【新华网客户端】知识产权保护系列谈丨谢小云:全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建设

来源: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 发布日期:2024-11-04 10:51 字体:[      ]浏览次数:( )

近日,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在杭州举办。期间,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接受新华网采访,就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创新做法、实践成果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情况作了分享。

谢小云说,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关系经济发展的“强大内核”。近年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全面开展知识产权兴企行动,知识产权保护正“逐浪潮头”。

厚植制度保障“沃土”。一方面,出台了一批实用好用管用的制度。比如《浙江省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规定(试行)》,让“行内行外”有需要的人都能看得懂、用得来、对得上。像这样的制度今年就有4项在全国首创。“独任审理”“先行比对”“径行裁决”等便利当事人的制度设计,同普通程序相比实现办案周期大幅压减50%以上。另一方面,把快速授权的通道拓得更宽。为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省今年新增投入运行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绿色低碳等领域专利预审服务在浙江触手可及。截至今年6月,高价值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27%。

筑牢依法治理“护盾”。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大、关注度高,渴望用法律武器更好地“维权”。我们部署开展“雷霆”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加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重大展会等领域执法监管,出动执法人员万余人次。比如聚焦电子商务领域突出问题,率先开展网络交易商标监管试点,紧密结合地理标志保护、酒类品牌清源等专项行动,有力保护了“西湖龙井”等知识产权,擦亮了区域品牌,有效净化创新发展环境。

抢占新兴领域“C位”。观念一变路就宽,技术一变本领强。面对数据知识产权新蓝海,建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中心,上线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数知通”,有效联动“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领域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更便捷。我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量率先全国突破万余件,金融赋能累计40余亿元,迅速打开了新兴领域制度构建、产权保障、价值转化的“新空间”。为擦亮中欧地理标志开放成果这张“金名片”,我们以西班牙“里奥哈”葡萄酒为单品试点,建设全国首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保中心,地理标志保护浙江元素崭露头角。

勇立出海护航“潮头”。创新主体在海外知识产权底气够不够足,很大程度就在于纠纷解决够不够便捷。给他们打造一个海外知识产权维护的“温馨港湾”很重要。今年浙江新增温州、绍兴2家“国字头”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全省目前共有8家这样的中心,总数全国最多,这样的中心还会随着创新主体需求而不断增加。为增强风险防控力和服务覆盖面,打造了“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海外保护模块,“全天候”开启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商标风险“监测”,重点案件应对指导100%触达。

浙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可以说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谢小云表示,浙江省连续第4年获中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优秀,连续第4年获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第一。

企业获得感更强了。维权成本进一步下降,今年浙江省行政裁决案平均办理周期同比压减5.76%;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成功率同比增长5.3%;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6.59分,再创历史新高。

创新经验更多了。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推广浙江的“专利公开实施制度创新”“版权AI智审赋能版权保护提质增效”“浙江知产警官”等3方面创新经验,浙江也成为连续3年获得向全国复制推广典型案例最多的省份;国家知识产权局2次召开现场会,推广我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等经验做法;6件案例入选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案件类型和案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排头兵精气神更足了。截至目前,累计获批建设杭州、宁波、温州、绍兴4家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21家,国家示范区、国家级中心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以来,宁波市、杭州市等6市、12县(市、区)获第一批市域、县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

新质生产力服务更优了。今年以来,全省发明专利快速获权量已达2.1万件、同比增长172.5%,获权提速率达22.5%;推动6151件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转化,保护2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创新成果落地,护航14家科技创新企业加速上市。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谢小云说,下一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集成改革,全力打造创造最活、保护最严、生态最优的知识产权强省,为塑造发展新优势、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吃“改革饭”,强化牵引力。聚焦知识产权领域堵点难点问题,滚动实施一批重要改革项目和基层“微改革”项目,全方位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加强《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法治保障和制度牵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基因、网络直播等新技术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构建,增强战略主动。

坚持铺“双快路”,强化保护力。优化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布局,拓展专利快速预审惠及领域,专利获权速度持续领跑全国。压减专利行政裁决周期,加大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力度,拓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广度,让创新主体踏上“快获权、快维权”的“双快路”。

坚持打“组合拳”,强化联动力。加强知识产权执法资源共享,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公证服务协同体系。持续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协作,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加快巩固长三角等区域合作机制和线上线下保护联动机制。

坚持聚“强磁场”,强化支撑力。高标准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率先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法治保障、提升保护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先行先试、争先创优,引领带动我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整体提升,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实施知识产权人才集聚行动,扩规模、调结构、塑能力、优生态,打造人才成就浙江知识产权、浙江知识产权成就人才的最优生态。充分运用移动端、暖流量,走心开展知识产权法治宣传教育,让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浸润大街小巷、园区商圈。(责任编辑 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