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基础设施,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铁路、公路、桥梁、电网。那么,质量基础设施又是什么?
作为融合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的体系,质量基础设施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技术支撑。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对浙江而言,在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打造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语境下,该如何通过质量变革创新助力产业迈向高端化?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将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作为“解题”的关键方向,累计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176个,覆盖全省100余个特色产业。
这些平台的运行情况如何?日前,省市场监管局对这176个平台的工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全省平台能够按照要求开展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在助力产业发展、企业提质增效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平台的“一站式”服务有何特别?在推动产业攀高向新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答案,就在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发展现场里。
服务水平更高发展向前
现代社会的每一个细微进步都离不开质量的保障。从消费品、高精尖科技产品生产到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其背后均有一个系统默默支撑,那就是质量基础设施。
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复杂性、技术性、服务性等多重属性的体系,质量基础设施由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组成,既包括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系等“软件”,也包括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实验室等“硬件”。
“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早在2020年,“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一词就被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
同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意见》,提出要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力争实现质量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布局更加合理,质量基础设施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建立。
去年2月,《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发布。在这份质量工作中长期纲领性文件中,多次提到“质量基础设施”。其明确,要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合理布局国家、区域、产业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主攻方向,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结合产业特点、企业需要和资源现状,因地制宜搭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协同服务的流程与机制,也成为许多地方的选择。
在浙江,市场监管部门一直把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作为质量强省建设的关键举措,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持续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统筹建设、协同服务、综合应用。
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实施了《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以“建、管、服、评”为框架主线,规定了平台建设要求、服务要求、管理要求、评价与改进等内容,构建平台“从建到评”闭环管理机制,为全国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提供了“浙江经验”。
近年来,依据《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等要求,省市场监管局定期组织对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相关工作开展评价。今年也不例外。
“对于各个一站式服务平台2023年度的工作,我们从建设水平、管理能力、服务质效、有感服务等方面予以评价,经平台自查、市县局审核、资料审查、现场抽查、综合评价,最终得出结果。”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评价结果来看,过去一年,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情况稳定向好,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加速显现。
服务网络更密布局向优
“到2027年,‘浙江制造’在全球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的位势明显提升,‘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这是《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中制定的预期目标。
如何打造安全可控能力强、创新力和附加值高的产业链?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技术支撑,质量基础设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
一直以来,浙江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布局均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等重点领域展开,就地、就近为企业提供服务——
截至去年底,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已覆盖11个设区市、87个县(市、区),涉及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23个、协同区25个。
被誉为“中国电动工具之都”的永康,电动工具企业云集。其中,行业规上企业就有153家,2023年产值达129.56亿元。以电动工具行业为突破口,市场监管部门全力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在政策帮扶、质量提升、品牌推广、产业转型、开拓市场等领域为行业企业提供精准化、增值化服务。
平台创新构建“一核两翼十分支”质量服务模式,打造了以国家五金工具及门类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核心,以浙江省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永康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两翼”,以10个基层市场监管分局(所)为分支的13个服务“触手”,并将“一站式”服务嵌入企业服务中心质量品牌服务专区,实现了助企服务点全域覆盖。
目前,该平台已为1780多家企业提供多元化质量基础服务2240余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80余个,助企减负560余万元,企业回访率、满意率达98.6%。
在国内智能马桶产业发源地台州椒江,相关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30%以上。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当地依托国家智能马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创新构建融合服务模式,围绕“一个统筹规划、一个共享平台、一个受理窗口、一揽子服务、一个结果通行”,开展“开放+帮扶、品牌+质量、标准+认证、服务+推广、专利+创新”等技术服务。
在占地达5576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里,免费开放10个专业实验室,共享价值三千余万元的仪器设备235台套,可为企业开展各项“质量体检”服务,实现全生命周期质量基础支撑。
上虞是全国风机产业集聚地,现有风机制造生产企业156家、配套企业300余家,工民建风机产品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近70%。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构筑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国家风机质检中心为核心、上虞区标准化研究院为市场化运行主体,形成“认证检测咨询一体、产学研服务一体、知识产权服务维权一体、标准制定引导示范一体、质量管理品牌培育一体”的五大服务体系,助力通风制冷产业破圈升级。
高能级平台推动下,产业高质量发展正逐渐照进现实——眼下,该行业共有授权专利1994件,其中138个专利产品实现了高价值转化。此外,累计推动企业制定“浙江制造”团体标准17项,6家企业获得了“品字标”认证。
服务资源更多赋能向上
时至今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迅速发展,要使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更加便捷地为企业服务,就要在数字赋能上精准发力。
过去一年,依托“浙江质量在线”数字化应用,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在线入驻”方式集聚机构和专家资源,通过整合质量惠企高频“刚需”服务,在线推出质量品牌、标准在线、检定校准等各类场景化服务应用,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同质,让质量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来自省市场监管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底,已有654家服务机构、1548名服务专家入驻各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了2943个服务事项。
在统建线上平台的基础上,多地也纷纷创新推出特色应用。
“贵公司所执行的标准《粘胶长丝绣花线》即将被新标准替代,建议贵公司及时更新使用范围、提升生产工艺。”不久前,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提醒短信。
作为一家全产业链类型的企业,东进新材料公司涉及的产品和标准较多。所幸的是,每次相关行业或产品标准发生变化,企业都会收到“标准动态雷达”发送的类似提醒,大幅减轻了企业获取相关信息的压力。
“标准动态雷达”是柯桥纺织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首创的一款数字化应用,主要开展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特色服务。
在此数字化应用基础上,平台还在全国率先建设纺织产业标准动态雷达站,精准导入国际、国内等标准3万余项,全量整合纺织面料行业相关标准、企业、第三方机构等数据,为企业推送标准动态报告,帮助其规避经营风险。
和柯桥不同,黄岩以数字赋能质量提升的方式是推动平台贯通“模具产业大脑”,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有“中国模具之乡”美誉的黄岩,模具产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市场监管部门依托浙江省模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整合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建设并迭代升级了模具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平台不仅有效对接“浙里检”和“浙江质量在线”,实现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电子化,还与全省首批行业产业大脑——黄岩“模具产业大脑”进行贯通,推动70%以上产业链企业连接该“大脑”,服务惠及上下游小微企业3000余家,推动行业生产效率提升了8%到10%。
如果说,黄岩的特色应用是在打通信息资源“梗阻”上下功夫,那么宁海打造的“企服通——质量通”平台,则全力为文教用品企业提供“质量体检”服务。
铅笔、橡皮、文具盒、书包……在国内,很多文具的产地都标有“宁海”两个字。这里制造的文具包含书写工具、办公耗材、教学用具等9大类上万个品种,远销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助力产业质量提升,早前,宁海县市场监管局依托该县企业服务中心构建了文教用品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两个平台、四类实体”开展线上线下服务,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质量基础设施供给。
在“浙江质量在线”平台基础上,其主动建设“企服通——质量通”企业服务自有平台,通过问题分类不断创新拓展应用子场景,打造“政策码上直推、诉求码上响应、质量码上直检、金融码上直贷、科技码上对接、展会码上参与、其他服务码上办理”的综合集成闭环协同应用,实现中小企业“一体纳入”,企业信息“一屏尽览”,企业所需“一码受理”,企业服务“一网全办”,有效解决了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享受不到服务”“找不到资源”“得不到实惠”等难题。
相关数据显示,该自有平台已实现对1.4万余家中小企业建有专属“身份证”的资源共享,将海量数据与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需求进行匹配,为企业出具“药方”,累计生成720余份“解困报告”,帮助企业匹配专业机构近千家。
服务模式更新体验向好
质量提升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一路走来,全省各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均不约而同地在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方式、升级服务内容等方面加速发力。
历经无中生有、抱团裂变、转型升级……近年来,德清全力推进家居产业提质增效,形成了从板材加工到家具生产、智能家居制造、户外休闲用品生产为核心的绿色家居全产业链。
锚定赋能产业链提升,当地走出的路径是:聚焦“平台+质量管家”模式,打造绿色家居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优选机构、专家、团队提供服务。
“我们选择了有较强综合性服务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检测认证机构入驻平台担任‘质量管家’,通过平台连接绿色家居企业。”德清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台内机构累计为企业提供免费业务咨询、检测认证优惠、开放实验室等服务724次,惠及企业286家,解决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质量共性问题32个。
除了提供“平台+机构”桥梁化服务,德清还提供“平台+专家”精细化服务、“平台+团队”定制化服务。如优选绿色家居产业相关科研团队入驻平台担任“质量管家”,以“梯次化”培育、“全链化”品控、“集成化”服务等措施赋能产业质量提升。
一系列服务“组合拳”,有效激发了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活力。在浙江升华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张绿色家居产业链“鱼骨图”让人眼前一亮。图上,展现了企业从做好“一张板”到打造“一个家”的“质”的飞跃。“一站式服务平台不仅能让企业了解产品在行业的位置,找到质量改进方向,还为我们延伸产业链提供了重要帮助。”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有“质量管家”,也有“首席检验师”。
为助力厨具产业“长高长壮”,嵊州厨具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专门设立了“首席检验师培训中心”,通过开设“质量微课堂”,推进厨具产业质量提升行动。
得益于其帮扶,嵊州厨具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逐年上升,集成灶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5%以上,涌现出亿田、帅丰、森歌等一大批领军企业,形成了“集成灶·嵊州造”的区域品牌优势。
在全球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桐乡濮院,“走出去”一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词。
桐乡毛衫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组建的“出海”服务团,由市场监管、商务、司法等部门人员构成。其创新“质量服务+N”模式,为企业免费提供质量技术服务和涉外法律服务,及时发布贸易壁垒预警信息,已助企规避损失2167万美元。
借助“一站式”服务,毛衫产业也日益迈向高质量发展——年成交额超1300亿元,占据全国毛衫市场60%的市场份额,“濮院毛衫”区域品牌价值超过了150亿元。
与桐乡毛衫产业相仿,衢州特种纸产业同样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助力下焕发出了新动能。
聚力激发产业发展“乘数效应”,衢州智造新城特种纸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为企业提供检测检验、标准化、知识产权等基础服务的前提下,主动组建啄木鸟服务队、省政府质量奖帮扶团队、科技服务帮帮团等,推出了各项特色服务。截至目前,其已实施关键共性技术科技攻关13项,让越来越多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变得更强、信心愈发充足。(《市场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