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大面广的市场经营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稳就业、惠民生、促共富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杭州市局始终把激发市场经营主体创业创新活力,作为助力“扩中”“提低”改革的关键一招,持续推进首创性集成改革。今年以来,该局按照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要求,协同推进“一号改革工程”,持续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公平有序市场竞争,有效激发市场经营主体创业创新活力。1-5月,全市新设市场经营主体14.33万户,增长28.7%,增速全省第一;截至5月底总量达175.36万户,其中企业91.37万户,均居全省首位。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提升办事便利度。在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住所申报承诺制改革、企业年报“多报合一”经验全省推广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准入准营、股权转让、跨区迁移、同城通办等“一件事”集成改革。全面推广上城区食品经营许可远程视频“互联网+核查”经验,在滨江“上马石”平台上线全国首个CCC免办及特殊用途进口产品延期备案系统;会同科技等部门开展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试点,推进科研“无证”器械进关,服务高精尖科研基地建设;将药械许可备案事项纳入商事登记“一网通”平台,实施第二类医疗器械变更备案等8个“智能秒办”事项,扩面“实行告知承诺”事项6个。5月4日,国办印发真抓实干督查激励通报,杭州再次入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
二、实施精准有效监管,护航市场公平有序竞争。深化市场监管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市委深改委审议出台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相关制度,明确6个方面20条举措的重点任务;对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招商引资、基础建设等领域51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及合作框架协议进行会审。1-5月全市共审查新增文件1066件,清理存量文件2791件,废止、修订问题文件7件。加强房屋装修、医疗美容、游泳健身等重点领域合同不公平格式条款整治,共检查企业1810家,发现问题合同108份,督促整改问题条款281条,行政约谈企业107家,立案查处23件。牵头推进构建预付式消费综合监管机制、推行信用修复“一件事”等专项行动,开展市场监管系统失信联合惩戒闭环管理全省试点。统筹制订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清单和计划,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检查扰企”,参与部门联合抽查的市级单位扩展至36家,全市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提升至47.86%,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率98.73%。
三、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加快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案快办”国家试点,制订实施《杭州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方案》,出台《杭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管理办法》,发布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地方标准《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指南》,开展亚运知识产权保护系列活动。构建“一中心辐射多站点”快保护工作模式,在13个区县(市)和7个重点产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开通知识产权案件处理绿色通道,平均案件处理周期缩短20%以上。余杭未来科技城发行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ABN)产品,储架发行额度为10亿元,首期发行金额1.33亿元,创2023年以来全国同期限同类型资产证券化产品票面利率新低。1-4月,杭州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8866件,占全省的50.68%;知识产权质押融资95.94亿元,同比增长49.63%,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四、促进平台健康发展,赋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报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激活创新发展要素、赋能产业提质增效等6方面25条举措。编制实施《杭州市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攻坚行动方案》,市人大常委会专项审议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情况。召开全市平台经济座谈会,10家市级部门与重点平台企业建立“结对联络制”,已帮助解决实际问题79条、持续推进解决18条。出台全国首个对餐饮外卖配送行业进行规范的地方规章《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联合市邮政管理局制定实施《杭州市外卖快递行业阶段性运力保障财政补贴发放方案》,发放特殊时期补贴3300余万元,促进疫情期间配送运力恢复。制定实施《杭州市推进“数字藏品”行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实行专班化治理,涉及“数字藏品”的信访量较去年同期下降87.7%,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网络市场监管和服务示范区。
五、实施质量基础赋能,拓展助企增值服务。推进质量标准品牌强市建设,结合主题教育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整合质量、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技术资源,服务企业提质增效,全市规范建设运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20个。建立生物医药在谈在办在审重大产业项目名录库和企业服务清单,实施精准帮扶;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共享基础设置,完成余杭归创产业园”共享实验室和“康飞思产业园”共享水气和实验室的项目审批,通过园区资源整合共享、合理利用,降低产品上市注册成本。立足自贸区、数字自贸区、服务业开放等特色,实施集群“标准化+”行动,加强“中国视谷”视觉智能等相关领域的标准制定,组织龙头企业对接国际、全国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成立共享经济标准工作组,今年已提出标准提案10项,完成国际标准10个、国家和行业标准30个。今年5月,杭州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
量大面广的市场经营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稳就业、惠民生、促共富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杭州市局始终把激发市场经营主体创业创新活力,作为助力“扩中”“提低”改革的关键一招,持续推进首创性集成改革。今年以来,该局按照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要求,协同推进“一号改革工程”,持续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公平有序市场竞争,有效激发市场经营主体创业创新活力。1-5月,全市新设市场经营主体14.33万户,增长28.7%,增速全省第一;截至5月底总量达175.36万户,其中企业91.37万户,均居全省首位。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提升办事便利度。在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住所申报承诺制改革、企业年报“多报合一”经验全省推广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准入准营、股权转让、跨区迁移、同城通办等“一件事”集成改革。全面推广上城区食品经营许可远程视频“互联网+核查”经验,在滨江“上马石”平台上线全国首个CCC免办及特殊用途进口产品延期备案系统;会同科技等部门开展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试点,推进科研“无证”器械进关,服务高精尖科研基地建设;将药械许可备案事项纳入商事登记“一网通”平台,实施第二类医疗器械变更备案等8个“智能秒办”事项,扩面“实行告知承诺”事项6个。5月4日,国办印发真抓实干督查激励通报,杭州再次入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的地方。
二、实施精准有效监管,护航市场公平有序竞争。深化市场监管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市委深改委审议出台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相关制度,明确6个方面20条举措的重点任务;对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招商引资、基础建设等领域51件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及合作框架协议进行会审。1-5月全市共审查新增文件1066件,清理存量文件2791件,废止、修订问题文件7件。加强房屋装修、医疗美容、游泳健身等重点领域合同不公平格式条款整治,共检查企业1810家,发现问题合同108份,督促整改问题条款281条,行政约谈企业107家,立案查处23件。牵头推进构建预付式消费综合监管机制、推行信用修复“一件事”等专项行动,开展市场监管系统失信联合惩戒闭环管理全省试点。统筹制订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清单和计划,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检查扰企”,参与部门联合抽查的市级单位扩展至36家,全市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提升至47.86%,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率98.73%。
三、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加快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案快办”国家试点,制订实施《杭州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方案》,出台《杭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管理办法》,发布全国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地方标准《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指南》,开展亚运知识产权保护系列活动。构建“一中心辐射多站点”快保护工作模式,在13个区县(市)和7个重点产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开通知识产权案件处理绿色通道,平均案件处理周期缩短20%以上。余杭未来科技城发行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ABN)产品,储架发行额度为10亿元,首期发行金额1.33亿元,创2023年以来全国同期限同类型资产证券化产品票面利率新低。1-4月,杭州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8866件,占全省的50.68%;知识产权质押融资95.94亿元,同比增长49.63%,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四、促进平台健康发展,赋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报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激活创新发展要素、赋能产业提质增效等6方面25条举措。编制实施《杭州市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攻坚行动方案》,市人大常委会专项审议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情况。召开全市平台经济座谈会,10家市级部门与重点平台企业建立“结对联络制”,已帮助解决实际问题79条、持续推进解决18条。出台全国首个对餐饮外卖配送行业进行规范的地方规章《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联合市邮政管理局制定实施《杭州市外卖快递行业阶段性运力保障财政补贴发放方案》,发放特殊时期补贴3300余万元,促进疫情期间配送运力恢复。制定实施《杭州市推进“数字藏品”行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实行专班化治理,涉及“数字藏品”的信访量较去年同期下降87.7%,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网络市场监管和服务示范区。
五、实施质量基础赋能,拓展助企增值服务。推进质量标准品牌强市建设,结合主题教育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整合质量、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技术资源,服务企业提质增效,全市规范建设运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20个。建立生物医药在谈在办在审重大产业项目名录库和企业服务清单,实施精准帮扶;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共享基础设置,完成余杭归创产业园”共享实验室和“康飞思产业园”共享水气和实验室的项目审批,通过园区资源整合共享、合理利用,降低产品上市注册成本。立足自贸区、数字自贸区、服务业开放等特色,实施集群“标准化+”行动,加强“中国视谷”视觉智能等相关领域的标准制定,组织龙头企业对接国际、全国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成立共享经济标准工作组,今年已提出标准提案10项,完成国际标准10个、国家和行业标准30个。今年5月,杭州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