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局认真贯彻质量强省战略,深入推进质量提升强企行动,扎实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深化政务增值服务,取得明显成效。累计为8.4万余家企业实施公益培训33.1万余人次,为131个行业2639家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解决质量问题13511个,形成了“德清地理信息”“上虞伞件”“吴兴童装”“临安装饰纸”“瑞安汽车零部件”等一批质量认证提升优良实践,得到市场监管总局、省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今年5月,全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进会暨质量认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现场会在浙江召开,我省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工作评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拥有6个国家区域试点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一,8个案例入选全国提升行动优秀案例。
一、强化统筹、优化帮扶,打出认证服务组合拳
一是聚焦三张清单统筹推。通过持续实施“百个行业、千家导入、万企培育”三张清单,实现90个县(市、区)全覆盖,试点行业从2021年的童装、钢琴、风机等23个扩大到地理信息、集成电路、养老服务等131个。编制行业提升指南,聚力系统化帮扶提升,迭代升级浙江省提升行动管理系统,坚持省、市、县三级贯通,政府、企业、认证机构、行业协会多方协同联动,形成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纵深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激励推。建立“百千万”攻坚攀高清单,从减免税收、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检验检测支持、专精特新培育、开拓市场、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强化要素保障。全省出台政策措施192项,省局与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等5家金融机构签署“质量贷”金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德清、上虞、三门等地推出“质量认证贷”“绿色认证贷”“共富认证贷”,加强对企业质量认证的金融支持。全省累计金融信贷支持266亿元,财政支持补助金额1.33亿元。
三是优化服务举措帮扶推。创新打造“浙江质量在线”“浙里检”线上智能服务场景,开展认证服务“一网通办”75万次。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实体服务平台176个,覆盖全省100余个特色产业,聚合信用、知识产权、质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企业发展要素和社会化服务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1.3万余家。
二、分链施策、促转升级,构建认证服务倍增器
一是疏堵点,“一链一策”推动上中下游质量协同共进、联动提升。绘制18个重点产业链质量提升“鱼骨图”、产业链“解剖图”和对策措施“生态图”,深挖小微企业质量难点痛点共性问题,2023年共举办20余场“十链百业千企认证”对接服务活动,推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各方采信认证结果的政策措施90余项,研发认证提升工作法25项,为企业解决质量管理、工艺流程、节能降耗等关键问题1184个。
二是强品牌,持续擦亮“浙江制造”金字招牌。创新构建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品字标”品牌和认证体系,吸纳18家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组建“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累计发布“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3598项,全省4507家企业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证书6180张,获证企业平均营收7.3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3%,超过80%的企业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品牌荣誉。
三是拓市场,大力推进内外贸产品三同行动。搭建全国首个省级“三同”数字化平台,开展“三同百县千品万亿”行动,累计发展“三同”企业1225家,上线“三同”产品1934种。开辟“三同”优质销售渠道,电商平台“三同”专区产品销售量超过150余万件,销售额突破13亿元。精简优化转内销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合理减免出口转内销产品CCC认证费用,推动国际合作互认、消除国际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
三、集成赋能、惠企增效,提升认证服务附加值
一是优化集成服务,助企减负增效。广泛推行“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多国证书”认证模式,发挥融合认证的减负增效作用,向417家浙江企业生产的461种产品颁发了560张国际证书,覆盖欧洲、北美等46个国家和地区。推动助企服务由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单项突破向质量、标准、技术等一体融合,研制重点认证规则、标准128余项。
二是强化跟踪问效,助力产品服务提质。开展小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成效监测分析,实时跟踪帮扶企业提升进展情况,在全省2000余企业中广泛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其中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137家。2023年全省新增7000余家组织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2023年参与提升行动的小微企业年度营收平均提升10.7%,年产品销售额提升11.1%,年利润率提升6.9%,质量成本控制率下降5.2%。
三是深化改革攻坚,助企绿色低碳转型。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改革试点,形成了18项全国率先或首次试点的标志性成果和实践经验。1112家企业获得了2376张绿色产品认证证书。深化“双碳”认证国家综合试点,在纺织、电池、农林等领域率先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颁发首批证书,联动推进生态低碳茶等“双碳”认证实践。
四、贴近民生、助推共富,放大认证服务源动力
一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运用质量认证培育“丽水山耕”农业区域特色品牌,发布认证企业722家,颁发证书906张,获证产品平均增效30%以上。对标高端市场需求,鼓励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有力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涉及获证组织6143家、证书8880张,其中有机产品获证组织903家、证书1331张,年产值达2311亿元。
二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提升行动,小微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民宿等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如,德清推动开展民宿服务认证以来,2023年民宿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6%,获证民宿入住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民宿投诉量较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目前全国已颁发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证书112张。
三是带动富民惠民。德清县设立质量认证服务中心,实现质量认证服务“双下沉”,地理信息测绘工程质量优良率提升7%,员工劳动生产率提升10%。上虞区依托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建设伞业“共富工坊”12个,入驻伞业企业136家、农业合作社社员436人,推动产业红利向村级下沉,已带动3800余人增收致富,月收入万元以上的员工占比提升至37%。
近年来,省局认真贯彻质量强省战略,深入推进质量提升强企行动,扎实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深化政务增值服务,取得明显成效。累计为8.4万余家企业实施公益培训33.1万余人次,为131个行业2639家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解决质量问题13511个,形成了“德清地理信息”“上虞伞件”“吴兴童装”“临安装饰纸”“瑞安汽车零部件”等一批质量认证提升优良实践,得到市场监管总局、省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今年5月,全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推进会暨质量认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现场会在浙江召开,我省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工作评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拥有6个国家区域试点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一,8个案例入选全国提升行动优秀案例。
一、强化统筹、优化帮扶,打出认证服务组合拳
一是聚焦三张清单统筹推。通过持续实施“百个行业、千家导入、万企培育”三张清单,实现90个县(市、区)全覆盖,试点行业从2021年的童装、钢琴、风机等23个扩大到地理信息、集成电路、养老服务等131个。编制行业提升指南,聚力系统化帮扶提升,迭代升级浙江省提升行动管理系统,坚持省、市、县三级贯通,政府、企业、认证机构、行业协会多方协同联动,形成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纵深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激励推。建立“百千万”攻坚攀高清单,从减免税收、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检验检测支持、专精特新培育、开拓市场、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强化要素保障。全省出台政策措施192项,省局与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等5家金融机构签署“质量贷”金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德清、上虞、三门等地推出“质量认证贷”“绿色认证贷”“共富认证贷”,加强对企业质量认证的金融支持。全省累计金融信贷支持266亿元,财政支持补助金额1.33亿元。
三是优化服务举措帮扶推。创新打造“浙江质量在线”“浙里检”线上智能服务场景,开展认证服务“一网通办”75万次。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实体服务平台176个,覆盖全省100余个特色产业,聚合信用、知识产权、质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企业发展要素和社会化服务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1.3万余家。
二、分链施策、促转升级,构建认证服务倍增器
一是疏堵点,“一链一策”推动上中下游质量协同共进、联动提升。绘制18个重点产业链质量提升“鱼骨图”、产业链“解剖图”和对策措施“生态图”,深挖小微企业质量难点痛点共性问题,2023年共举办20余场“十链百业千企认证”对接服务活动,推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各方采信认证结果的政策措施90余项,研发认证提升工作法25项,为企业解决质量管理、工艺流程、节能降耗等关键问题1184个。
二是强品牌,持续擦亮“浙江制造”金字招牌。创新构建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品字标”品牌和认证体系,吸纳18家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组建“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累计发布“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3598项,全省4507家企业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证书6180张,获证企业平均营收7.3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3%,超过80%的企业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品牌荣誉。
三是拓市场,大力推进内外贸产品三同行动。搭建全国首个省级“三同”数字化平台,开展“三同百县千品万亿”行动,累计发展“三同”企业1225家,上线“三同”产品1934种。开辟“三同”优质销售渠道,电商平台“三同”专区产品销售量超过150余万件,销售额突破13亿元。精简优化转内销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合理减免出口转内销产品CCC认证费用,推动国际合作互认、消除国际贸易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
三、集成赋能、惠企增效,提升认证服务附加值
一是优化集成服务,助企减负增效。广泛推行“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多国证书”认证模式,发挥融合认证的减负增效作用,向417家浙江企业生产的461种产品颁发了560张国际证书,覆盖欧洲、北美等46个国家和地区。推动助企服务由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单项突破向质量、标准、技术等一体融合,研制重点认证规则、标准128余项。
二是强化跟踪问效,助力产品服务提质。开展小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成效监测分析,实时跟踪帮扶企业提升进展情况,在全省2000余企业中广泛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其中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137家。2023年全省新增7000余家组织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2023年参与提升行动的小微企业年度营收平均提升10.7%,年产品销售额提升11.1%,年利润率提升6.9%,质量成本控制率下降5.2%。
三是深化改革攻坚,助企绿色低碳转型。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改革试点,形成了18项全国率先或首次试点的标志性成果和实践经验。1112家企业获得了2376张绿色产品认证证书。深化“双碳”认证国家综合试点,在纺织、电池、农林等领域率先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颁发首批证书,联动推进生态低碳茶等“双碳”认证实践。
四、贴近民生、助推共富,放大认证服务源动力
一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运用质量认证培育“丽水山耕”农业区域特色品牌,发布认证企业722家,颁发证书906张,获证产品平均增效30%以上。对标高端市场需求,鼓励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有力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涉及获证组织6143家、证书8880张,其中有机产品获证组织903家、证书1331张,年产值达2311亿元。
二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提升行动,小微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民宿等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如,德清推动开展民宿服务认证以来,2023年民宿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6%,获证民宿入住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民宿投诉量较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目前全国已颁发乡村民宿服务认证证书112张。
三是带动富民惠民。德清县设立质量认证服务中心,实现质量认证服务“双下沉”,地理信息测绘工程质量优良率提升7%,员工劳动生产率提升10%。上虞区依托提升行动区域试点,建设伞业“共富工坊”12个,入驻伞业企业136家、农业合作社社员436人,推动产业红利向村级下沉,已带动3800余人增收致富,月收入万元以上的员工占比提升至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