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及解读 | >本机关其他政策文件 |
索引号: | 002482410/2012-677424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工商 |
发布机构: | 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 | 成文日期: | 2012-07-20 |
浙工商市〔2011〕11 号:2011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分析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12-
07-
20
15:
44
浏览次数:(
)
今年一季度,全省4154家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总额3249.6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12.6%,实现我省商品交易市场“十二五”提升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工业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一季度,全省745家工业消费品市场实现成交额869.3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10.7%;消费品龙头市场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其中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交易额90.4亿元,同比增长8.2%;绍兴中国轻纺城交易额112.4亿元,同比增长10.2%;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交易额96亿元,同比增长11.5%;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交易额100.6亿元,同比增长1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需求量提高,共实现成交额459.4亿元,同比增长11%。 二、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仍呈现上涨。一季度,全省209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2247家农贸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分别实现交易额369.5亿元和4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和9.8%。价格仍是推动成交额上升的主要因素。1至3月份,全省市场销售大米120.2万吨,同比下降8.3%,实现成交额50.7亿元,同比增长17.2%;蔬菜类447万吨,同比下降4%,实现成交额169.1亿元,同比增长14.5%。以绍兴大江农贸市场3月底销售价格为例,晚籼米3.8元/公斤,同比上涨26.7%;西红柿7元/公斤,同比上涨34.6%。水产品销售量价均增长,一季度共销售124.4万吨,同比增长3.3%,实现成交额235.6亿元,同比增长11.9%。 三、生产资料市场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受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扬的推动,一季度,我省541家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进一步增大,实现成交额1402.3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工业生产资料市场增幅显著,成交额1182.8亿元,同比增长23.7%,特别是钢材成交620.3万吨,成交额47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和20.7%;煤炭成交247.8万吨,成交额3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和25%;旧机动车市场交易猛增,交易各类旧机动车14.5万辆,交易额8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和95%。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交易萎缩,12家市场共实现成交额1.2亿元,其中饲料、化肥分别成交9144万元和1100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2.1%和65.9%。 四、网上市场保持旺盛增长。截止3月底,全省已登记网上市场67家,实现成交总额212.2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网上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较快,第一季度实现成交额189.6亿元,同比增长25%,占网上市场成交总额的89.3%;网上消费品市场逐渐成熟,成交额迅速提升,达到22.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6亿元增长300.4%;网上生产要素市场得到有益探索,1至3月份,实现交易额3159万元。 五、茶叶市场交易兴旺价格上扬。受春节前后天气骤暖骤冷、温差变化大的影响,我省茶叶市场新茶上市时间较往年推迟15天左右,但新茶质量普遍优于往年,市场售价也高于往年同期。其中新昌县江南名茶市场第一季度茶叶交易量达到了1570.7吨,交易额达到了7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69.1%和87.9%。3月初主要以“乌牛早”为主,价格为360-1700元/公斤;3月下旬“龙井43号”上市,价格为600-1200元/公斤,其他品种“浙农117”、“平阳早”、“黄丹”等也于4月初陆续上市交易,三月大佛龙井价格达到537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14.70%。 六、全省农贸市场新定位确立。去年以来,省政府高度关注百姓民生问题。一季度,王建满副省长先后带队对省内杭州、宁波等地及上海、江苏等省外农贸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多次组织省、市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市场举办者和经营户、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对农贸市场的社会职能和定位进行研讨。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农贸市场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农贸市场具有“民生性、公益性、市场性”的特殊性和新定位,要将“保供应、保物价、保安全”作为今年农贸市场提升发展目标,重点以“地不湿、无异味、菜安全、价公道、计量准、能休息”为标准进行改造,以“价公示、可追溯、连成网”开展信息化改造,着力提高农贸市场登记率。目前,我省各级工商部门按照省政府提出的要求,积极部署开展这项工作。 |
附件:浙工商市〔2011〕11 号:2011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分析的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