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1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9- 12- 11 14: 31
字体:[
]

民盟省委会:

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我省传统经典食品金名片的建议》(第110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以商标品牌战略为抓手,以特色小镇等创建工作为依托,开展对传统经典食品产业打造提升,主要工作举措有:

一是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省经信厅制定《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2017-2020年)》(浙转升办〔2017〕29号),在定海区、松阳县开展食品行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探索传统经典食品改造提升路径和方法;同时,充分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对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套)产品扶持政策,温岭市金鸿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和浙江金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得到省内首台(套)政策支持。

二是推进食品类商标品牌建设。近年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立足商标便利化改革举措,先后申请设立台州、宁波、温州、金华、湖州、义乌和衢州七个商标受理窗口,便利包括食品行业企业开展商标注册保护,去年全省新申请商标达685713件,平均每天近1900件商标提交申请。同时,指导做好地理标志商标、集体商标注册保护工作,先后协调做好“金华酥饼”“金华火腿”等地理证明商标注册保护工作,并创新工作抓手,培育打造“丽水山耕”区域品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丽水山耕”品牌价值达26亿元,产品平均溢价率超过30%。于去年成功组织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工作现场交流会,放大工作经验。

三是加快食品特色小镇培育。培育创建越城黄酒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嘉兴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庆元香菇小镇、松阳茶香小镇等5家食品类特色小镇;鼓励特色小镇在文化、旅游、产业功能方面的融合,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衔接。

四是打造名特优小作坊工程。出台《浙江省2018年打造500家名特优食品作坊工作方案》,并于2018年将全省打造500家名特优小作坊列入2018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目前,各地共培育名特优小作坊621家,16个小微食品加工集聚园区,发布《名特优食品通用评价规范》。

五是深化监督检查“三检三化”。为切实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通过全面对接国家总局的监督检查方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将国家总局的体系检查、飞行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等三种检查方式赋予新的内涵,初步建立了“体系检查社会化、飞行检查随机化、日常检查专业化”的“三检三化”监督检查框架体系。并根据2018年度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计划,对各地审批发证的获证企业和风险等级为B、C级的食品生产企业共55家进行检查,共发现缺陷和问题211个。目前,已责令辖区监管部门限期整改到位。

六是组织重点地产食品治理。为加强我省重点地产食品治理,以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酒类和食用植物油等4类食品为重点,制定了《关于加强重点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通知》,制定了《4类重点食品隐患清单和检查要点》,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已抽检食用调和油50余批次,尚未发现不合格食用调和油。并根据国家总局关于白酒专项整治工作统一部署,全省共检查白酒生产企业和加工小作坊1039家次,发现白酒企业及小作坊存在问题289个,风险隐患主要集中在未“登记”生产、超范围销售自酿酒、标签标注不规范、索证索票进货查验未落实等问题,立案136件,涉案金额24.5万元,已处罚没款64.05万元,撤销白酒小作坊登记1家,取缔无证照白酒“黑窝点”76个,移送公安机关线索一条。

七是加强社会共治。加强媒体合作,与浙江在线合作启动“传统作坊 转型蝶变”寻找你身边的名特优食品作坊系列宣传活动,拟通过“曝光最糟糕作坊、选出最乡愁食品、走访最放心作坊”等系列宣传活动,推动各地对传统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治理和转型。积极推动行业性、区域性食品行业协会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目前,全省有相关食品行业组织约242个,如绍兴黄酒、余杭蜜饯、金华火腿、衢州山茶油、舟山水产品等行业协会,在督促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加强技术改造提升、大宗原料质量安全控制、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修订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加强企业研究院建设,积极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开展健康食品制造、智能化食品制造、新型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科技专项研究,至2018年度,我省食品行业已建成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根据提案提出的存在低小散问题、品牌辨识度不高、人才紧缺、政策扶持不足等问题,及相关意见建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经典食品企业品牌建设。今年以来,我局部署开展浙江省知识产权生态优化行动,通过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格局,为经典食品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创造良好环境。我局还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开展农产品品牌品质提升行动,通过强化包括食品在内的农产品品牌培育与保护,指导企业以商标品牌为纽带,整合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营销等优势,做大做强,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抓好食品行业改造提升。指导各地食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申报无行政区域名称、取冠省名、组建集团,并为龙头骨干企业资产组建集团或股改上市、资产并购等提供政策服务和登记指导;深化食品行业改造提升力度,认真总结推广典型模式、经验做法,加以推广;深化食品行业科技创新,推进“机器人+”,推动建成一批经典食品加工“智能工厂”。

三是抓好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方面,抓好特色小镇建设,继续推进“产学研住游”一体的特色小镇建设;另一方面结合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通过在食品行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品牌指导站等形式,开展对经典食品行业品牌的商标培育保护工作,挖掘并支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报工作,服务区域品牌发展。

四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适时组织开展老字号、地理标志商标等重点商标的专项执法行动,充分发挥食品企业商标注册人的主体作用,指导制定商标管理维权机制。进一步完善“体系检查社会化、飞行检查随机化、日常检查专业化”的“三检三化”工作,加强对重点食品以及原料进行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6月28日

索引号: 002482410/2019-00457 主题分类: 综合类
发布机构: 公开日期: 2019-12-11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1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9- 12- 11 14: 31 字体:[ ] 浏览次数:( )

民盟省委会:

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我省传统经典食品金名片的建议》(第110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以商标品牌战略为抓手,以特色小镇等创建工作为依托,开展对传统经典食品产业打造提升,主要工作举措有:

一是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省经信厅制定《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2017-2020年)》(浙转升办〔2017〕29号),在定海区、松阳县开展食品行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探索传统经典食品改造提升路径和方法;同时,充分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对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套)产品扶持政策,温岭市金鸿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和浙江金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得到省内首台(套)政策支持。

二是推进食品类商标品牌建设。近年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立足商标便利化改革举措,先后申请设立台州、宁波、温州、金华、湖州、义乌和衢州七个商标受理窗口,便利包括食品行业企业开展商标注册保护,去年全省新申请商标达685713件,平均每天近1900件商标提交申请。同时,指导做好地理标志商标、集体商标注册保护工作,先后协调做好“金华酥饼”“金华火腿”等地理证明商标注册保护工作,并创新工作抓手,培育打造“丽水山耕”区域品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丽水山耕”品牌价值达26亿元,产品平均溢价率超过30%。于去年成功组织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工作现场交流会,放大工作经验。

三是加快食品特色小镇培育。培育创建越城黄酒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嘉兴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庆元香菇小镇、松阳茶香小镇等5家食品类特色小镇;鼓励特色小镇在文化、旅游、产业功能方面的融合,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衔接。

四是打造名特优小作坊工程。出台《浙江省2018年打造500家名特优食品作坊工作方案》,并于2018年将全省打造500家名特优小作坊列入2018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目前,各地共培育名特优小作坊621家,16个小微食品加工集聚园区,发布《名特优食品通用评价规范》。

五是深化监督检查“三检三化”。为切实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通过全面对接国家总局的监督检查方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将国家总局的体系检查、飞行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等三种检查方式赋予新的内涵,初步建立了“体系检查社会化、飞行检查随机化、日常检查专业化”的“三检三化”监督检查框架体系。并根据2018年度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计划,对各地审批发证的获证企业和风险等级为B、C级的食品生产企业共55家进行检查,共发现缺陷和问题211个。目前,已责令辖区监管部门限期整改到位。

六是组织重点地产食品治理。为加强我省重点地产食品治理,以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酒类和食用植物油等4类食品为重点,制定了《关于加强重点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通知》,制定了《4类重点食品隐患清单和检查要点》,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已抽检食用调和油50余批次,尚未发现不合格食用调和油。并根据国家总局关于白酒专项整治工作统一部署,全省共检查白酒生产企业和加工小作坊1039家次,发现白酒企业及小作坊存在问题289个,风险隐患主要集中在未“登记”生产、超范围销售自酿酒、标签标注不规范、索证索票进货查验未落实等问题,立案136件,涉案金额24.5万元,已处罚没款64.05万元,撤销白酒小作坊登记1家,取缔无证照白酒“黑窝点”76个,移送公安机关线索一条。

七是加强社会共治。加强媒体合作,与浙江在线合作启动“传统作坊 转型蝶变”寻找你身边的名特优食品作坊系列宣传活动,拟通过“曝光最糟糕作坊、选出最乡愁食品、走访最放心作坊”等系列宣传活动,推动各地对传统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治理和转型。积极推动行业性、区域性食品行业协会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目前,全省有相关食品行业组织约242个,如绍兴黄酒、余杭蜜饯、金华火腿、衢州山茶油、舟山水产品等行业协会,在督促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加强技术改造提升、大宗原料质量安全控制、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修订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加强企业研究院建设,积极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开展健康食品制造、智能化食品制造、新型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科技专项研究,至2018年度,我省食品行业已建成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

根据提案提出的存在低小散问题、品牌辨识度不高、人才紧缺、政策扶持不足等问题,及相关意见建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经典食品企业品牌建设。今年以来,我局部署开展浙江省知识产权生态优化行动,通过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格局,为经典食品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创造良好环境。我局还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开展农产品品牌品质提升行动,通过强化包括食品在内的农产品品牌培育与保护,指导企业以商标品牌为纽带,整合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营销等优势,做大做强,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抓好食品行业改造提升。指导各地食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申报无行政区域名称、取冠省名、组建集团,并为龙头骨干企业资产组建集团或股改上市、资产并购等提供政策服务和登记指导;深化食品行业改造提升力度,认真总结推广典型模式、经验做法,加以推广;深化食品行业科技创新,推进“机器人+”,推动建成一批经典食品加工“智能工厂”。

三是抓好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一方面,抓好特色小镇建设,继续推进“产学研住游”一体的特色小镇建设;另一方面结合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通过在食品行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品牌指导站等形式,开展对经典食品行业品牌的商标培育保护工作,挖掘并支持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申报工作,服务区域品牌发展。

四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适时组织开展老字号、地理标志商标等重点商标的专项执法行动,充分发挥食品企业商标注册人的主体作用,指导制定商标管理维权机制。进一步完善“体系检查社会化、飞行检查随机化、日常检查专业化”的“三检三化”工作,加强对重点食品以及原料进行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