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夏赛丽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以标准化推动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示范生”迈向“领跑者”》(第300号提案)收悉。经会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交通厅、省商务厅、省大数据局,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标准化战略实施总体情况
诚如您所言,我省是全国最早提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省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标准化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来实施,率先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工作体系,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突出战略导向,完善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一是强化规划指引。省委将“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认真抓好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写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和省第十四届二次全会决定,省政府出台“标准化+”行动、数字化转型等文件,制定实施标准强省“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和11个设区市成立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78个县(市、区)政府设有标准化议事协调机构。省政府与国家标准委建立标准化工作合作机制,每年召开联席会议、实施年度行动计划,集聚省部资源共同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国际标准化工作。三是完善体制机制。自2018年起,省政府将“标准化建设”列入对省级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评,省政府及嘉兴市、台州市、桐乡市等设立政府标准创新贡献奖。建立全国首个标准化统计监测制度,分析标准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
(二)突出标准引领,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一是构建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聚焦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成功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技术委员会(ISO/TC321)秘书处落户杭州,组建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标准创新联盟,成立区块链、人工智能省级标技委。聚焦高端装备、重要消费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加快制定发布“浙江制造”先进团体标准。二是构建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实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准化建设方案,成立乡村治理省级标技委,围绕农村改革、乡村产业振兴、新时代美丽乡村、乡村治理等,每年发布相关地方标准30项以上。以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为基础,主导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等国家标准。三是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率先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实施意见》,每年发布相关地方标准20项以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优质、公平普惠。
(三)突出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和国际化合作。一方面,共建长三角标准一体化。会同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完善区域统一地方标准制定实施机制,研制区域统一标准13项,推进共建国际标准化长三角协作平台,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国际化。印发《浙江省实施标准国际化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制定国际标准、争取国际TC秘书处、推动采用国际标准等6项重点任务,全省域部署、分阶段开展专项行动。出台浙江省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建成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建设杭州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基地,辐射带动浙江企业参与标准国际化工作。举办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成为全球首个以标准为主题的国际性展会。
(四)突出基础保障,提升标准化治理能力。一是完善法规制度。修订省标准化条例,制定标技委、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出台鼓励标准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相关惠企举措指向。二是优化标准实施。严格地方标准制定范围和程序,建立重要地方标准听证制度。制定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指南,将省级地方标准按主管部门选取部分开展实施效果评估。三是强化技术支撑。11个设区市新设标准化研究院,建成浙江(义乌)国家标准技术审查中心,建立标准化学科建设大学联盟,推动相关大专院校开设标准化课程。落户我省的国际标技委3个、全国标技委43个,成立省级标技委74个,专家委员总人数达到3000多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落实您的提案建议,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突出数字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标准化助力建设数字政府
1.完善数字政府标准化推进机制。在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框架下,完善数字政府标准化工作机制。深化省政府和国家标准委标准化工作合作,落实省部合作行动年度任务。优化省级部门标准化建设专项考评细则,将数字政府标准化工作纳入对省级部门专项考评。指导市、县(市、区)政府建立完善标准化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标准化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
2.构建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标准规范是数字化改革“1+5+2”中制度规范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建设方案(2021-2025年)》,加快制定发布一批数字政府建设亟需的标准。建立政府数字化改革等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建设“浙江标准在线”,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标准化工作协同管理和服务,为数字政府建设赋能助力。
(二)以标准化助力化解产业链风险
3.建设现代制造业标准体系。围绕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制定相关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补齐产业链标准短板。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技术标准创新联盟,组建相关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鼓励我省优势企事业单位参与和主导制定一批国家、行业标准。
4.支撑产业链风险预警和化解。探索研究产业链风险评价预警机制和应用场景,逐步实现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推动产业链运行监测、产业链供需对接、产业链转移监测、产业链竞争力评价等,实现资源要素精准配置,提升产业链管理水平,防范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断供风险。
(三)以标准化助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5.提升标准“软联通”水平。聚焦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标准联通为重点,积极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发挥好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杭州国际标准化会议基地作用,持续举办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推动标准国际化交流合作,带动我省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6.深化标准国际化专项行动。以标准国际化专项行动为抓手,建立国际标准项目清单化管理、国际标准化人才集中培养等制度,建设一批标准国际化试点、示范和培育项目。鼓励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围绕我省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标志性产业链、EWTP数字贸易中心等争取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
感谢您对标准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 陈双斌
联系电话:13656670505
通信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7号
邮政编码:310013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6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交通厅、省商务厅、省大数据局,杭州市政协提案委。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21年6月16日印发
索引号: | 002482410/2021-677245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公开日期: | 2021-10-12 |
B
夏赛丽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以标准化推动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示范生”迈向“领跑者”》(第300号提案)收悉。经会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交通厅、省商务厅、省大数据局,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标准化战略实施总体情况
诚如您所言,我省是全国最早提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省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标准化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来实施,率先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工作体系,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突出战略导向,完善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一是强化规划指引。省委将“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认真抓好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写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和省第十四届二次全会决定,省政府出台“标准化+”行动、数字化转型等文件,制定实施标准强省“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和11个设区市成立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78个县(市、区)政府设有标准化议事协调机构。省政府与国家标准委建立标准化工作合作机制,每年召开联席会议、实施年度行动计划,集聚省部资源共同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国际标准化工作。三是完善体制机制。自2018年起,省政府将“标准化建设”列入对省级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评,省政府及嘉兴市、台州市、桐乡市等设立政府标准创新贡献奖。建立全国首个标准化统计监测制度,分析标准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
(二)突出标准引领,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一是构建先进制造业标准体系。聚焦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成功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技术委员会(ISO/TC321)秘书处落户杭州,组建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标准创新联盟,成立区块链、人工智能省级标技委。聚焦高端装备、重要消费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加快制定发布“浙江制造”先进团体标准。二是构建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实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准化建设方案,成立乡村治理省级标技委,围绕农村改革、乡村产业振兴、新时代美丽乡村、乡村治理等,每年发布相关地方标准30项以上。以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为基础,主导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等国家标准。三是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率先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实施意见》,每年发布相关地方标准20项以上,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优质、公平普惠。
(三)突出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和国际化合作。一方面,共建长三角标准一体化。会同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完善区域统一地方标准制定实施机制,研制区域统一标准13项,推进共建国际标准化长三角协作平台,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国际化。印发《浙江省实施标准国际化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制定国际标准、争取国际TC秘书处、推动采用国际标准等6项重点任务,全省域部署、分阶段开展专项行动。出台浙江省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建成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建设杭州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基地,辐射带动浙江企业参与标准国际化工作。举办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成为全球首个以标准为主题的国际性展会。
(四)突出基础保障,提升标准化治理能力。一是完善法规制度。修订省标准化条例,制定标技委、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出台鼓励标准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相关惠企举措指向。二是优化标准实施。严格地方标准制定范围和程序,建立重要地方标准听证制度。制定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指南,将省级地方标准按主管部门选取部分开展实施效果评估。三是强化技术支撑。11个设区市新设标准化研究院,建成浙江(义乌)国家标准技术审查中心,建立标准化学科建设大学联盟,推动相关大专院校开设标准化课程。落户我省的国际标技委3个、全国标技委43个,成立省级标技委74个,专家委员总人数达到3000多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落实您的提案建议,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突出数字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标准化助力建设数字政府
1.完善数字政府标准化推进机制。在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框架下,完善数字政府标准化工作机制。深化省政府和国家标准委标准化工作合作,落实省部合作行动年度任务。优化省级部门标准化建设专项考评细则,将数字政府标准化工作纳入对省级部门专项考评。指导市、县(市、区)政府建立完善标准化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标准化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
2.构建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标准规范是数字化改革“1+5+2”中制度规范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建设方案(2021-2025年)》,加快制定发布一批数字政府建设亟需的标准。建立政府数字化改革等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建设“浙江标准在线”,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标准化工作协同管理和服务,为数字政府建设赋能助力。
(二)以标准化助力化解产业链风险
3.建设现代制造业标准体系。围绕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制定相关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补齐产业链标准短板。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技术标准创新联盟,组建相关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鼓励我省优势企事业单位参与和主导制定一批国家、行业标准。
4.支撑产业链风险预警和化解。探索研究产业链风险评价预警机制和应用场景,逐步实现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推动产业链运行监测、产业链供需对接、产业链转移监测、产业链竞争力评价等,实现资源要素精准配置,提升产业链管理水平,防范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断供风险。
(三)以标准化助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5.提升标准“软联通”水平。聚焦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标准联通为重点,积极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发挥好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杭州国际标准化会议基地作用,持续举办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推动标准国际化交流合作,带动我省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6.深化标准国际化专项行动。以标准国际化专项行动为抓手,建立国际标准项目清单化管理、国际标准化人才集中培养等制度,建设一批标准国际化试点、示范和培育项目。鼓励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围绕我省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标志性产业链、EWTP数字贸易中心等争取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
感谢您对标准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 陈双斌
联系电话:13656670505
通信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7号
邮政编码:310013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6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交通厅、省商务厅、省大数据局,杭州市政协提案委。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21年6月1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