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戴方国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法律救济体系支撑 强化民企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第231号提案)收悉。经商会办单位,现答复如下:
一、全省知识产权工作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积极推进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省委连续两年将知识产权列为全省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知识产权作为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的重要法治保障写入省委《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省政府将《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列入省级重点专项规划,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202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知识产权保护考核中我省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始终保持全国前五位,专利、商标等工作均稳居第一方阵。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位居前列。2020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20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4.1件。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307件,同比增长70.6%。全省全年专利授权39.2万件,同比增长37.3%,数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发明专利授权比重达12.7%。商标注册登记56.6万件,商标累计有效注册量达到297.5万件。浙江省企业新申请马德里商标注册740件,占全国总量近1/10,累计申请量达6535件。新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件,累计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253件,授权许可市场主体使用地理标志2173家。累计认定“浙江出口名牌”810个,全省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达12.5%。全年共登记作品32590件,同比增长31.14%。新获授权林业植物新品种42件,累计274件。
(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持续增强。2020年,省市场监管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窗口设区市全覆盖,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401.07亿元,同比增长132.29%,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200.54 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一。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指导成立省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联盟,89家高校和科研院所、34家科技型企业、21家科技中介和创投机构成为联盟第一批成员单位。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全年成交各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2770项、专利2281件、金额5亿元。省市场监管局指导杭州、宁波、台州市三地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中期检查。
(三)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绍兴柯桥(纺织)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建设。全省已建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3家、快速维权中心7家、维权援助中心4家,省级维权援助中心27家,累计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6457件。2020年,省市场监管局调处专利纠纷16519件,结案15989件,查处商标违法案件4006件,案值7038.1万元,罚没金额9450.58万元;省公安厅部署开展“蓝剑2020”专项行动,共破获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060起,涉案金额逾5亿元;省检察院组建14家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全省法院共新收知识产权一审案件24833件,审结25540件,其中民事一审案件24327件,刑事一审案件474件,行政一审案件32件。
(四)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序列,是全国唯一实现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省市场监管局推广知识产权“最多跑一地”,推进知识产权“一件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7个事项纳入一网通办,服务创新主体15000家次;新建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示范区8家,建成省级品牌指导服务站204家;创新“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服务企业13000余家。省司法厅开发建设“浙江公证服务平台”,完善“12348浙江法网”企业经营法律风险点预警提示平台,启动专项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服务民营企业36.7万次、商会5400家次。省法院完善“三服务”长效机制,共在50家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省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联系点。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5月18日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大会工作部署,全面分析当前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特别是围绕您在提案中所提出的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体系存在不足、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知识产权司法救济能力有待强化等存在的问题,认真吸收提升企业创新意识与维权能力、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司法救济的对策建议,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先行省为目标,全力推进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一)聚焦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创新意识与维权能力
1.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体系,提升知识产权专业化能力。加大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引育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选聘、管理、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代理服务质量评价,提升知识产权专业法律服务机构、专业法律服务人才和特色法律服务产品的培育力度,推进代理师、律师和企业实务型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司律师制度,助力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
2.加强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专业人培育,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组织资深法官、检察官和侦查人员开展同堂培训,借助检校合作优势,谋划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研究基地或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专家咨询库等智库。优化知识产权行政司法技术调查官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技术事实认定的中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3.深化“三服务”活动,助力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活动,引导知识产权代理人、律师等中介服务人员提供优质精准的知识产权服务。针对企业反映的知识产权“维权难”等问题,深入剖析重点行业、产业领域、企业等涉知识产权风险隐患,编撰《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导手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等,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宣贯工作,指导企业健全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二)聚焦数字化改革引领,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1.推进“浙江知识产权在线”迭代升级,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改革。一是集成全门类数据库。纵向贯通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横向联通市场监管、版权、法院等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信息,综合集成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全门类数据资源,实现创新主体、服务平台、行政监管、司法审判等数据共享连通。二是打造全流程应用系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升级“一窗口统办、一平台交易、一链条保护、一站式管理、一体化服务”的综合集成应用场景,实现获权提速、用权便捷、维权高效。
2.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布局,加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能力。充分发挥已建中国(浙江)、中国(宁波)、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及中国温州(服饰)、中国义乌(小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作用,健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小商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领域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支持台州、绍兴等有条件的地区,围绕区域块状优势产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不断优化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维权、快速确权渠道。
3.优化部门协作机制,打造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协作,完善数据化打假情报导侦工作,健全执法联动、案件移送、情报通报、信息交流等工作机制。强化知识产权监管数据轨迹,深化风险预警创新应用,提升监管效能。健全侵权假冒线索智能发现机制和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犯罪案件移送机制,坚持打建结合、标本兼治,突出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严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行政执法和刑事打击,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积极打造“最佳营商环境”。
(三)聚焦保护效能提升,强化知识产权司法救济
1.完善知识产权专门审判体系。加强杭州、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建设,指导杭州、宁波设立巡回审判庭(站点),完善专利技术类案件跨区域诉调协作机制。积极性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增设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管辖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的基层法院。打造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加快形成区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全新格局及全省“三级联动、三审合一、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审判新模式。
2.强化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监督。深化最高检涉知识产权案件集中办理改革试点工作,发挥已建14个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作用,集中统一履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一是打通知识产权刑民通道,建立健全证据共享机制,便利权利人维权;二是强化监督涉嫌犯罪线索移送,构建行政案件建议移送线索工作机制;三是找准结合点,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
3.探索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资源跨域一体化统筹。全省法院将积极推进长三角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体化,在跨区域远程办案、案件保全、规范审判、课题调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合力、取得实效,探索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的司法途径。指导杭州、宁波中院逐步推进跨区域协作机制,积极委托当地法院进行立案、保全、送达,探索开展跨区域网络庭审、网上合议等,鼓励引导相关知识产权审判专家团队入驻知识产权跨域一体化平台。
感谢您对我省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专利监管处 张志中
联系电话:0571-89761325
通信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莫干山路77号
邮政编码:310000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6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省科技厅,省司法厅,省大数据局,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台州市政协提案委。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21年6月17日印发
索引号: | 002482410/2021-677254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 | 公开日期: | 2021-10-13 |
B
戴方国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法律救济体系支撑 强化民企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第231号提案)收悉。经商会办单位,现答复如下:
一、全省知识产权工作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积极推进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省委连续两年将知识产权列为全省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知识产权作为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的重要法治保障写入省委《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省政府将《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列入省级重点专项规划,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全面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202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知识产权保护考核中我省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始终保持全国前五位,专利、商标等工作均稳居第一方阵。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位居前列。2020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20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4.1件。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307件,同比增长70.6%。全省全年专利授权39.2万件,同比增长37.3%,数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发明专利授权比重达12.7%。商标注册登记56.6万件,商标累计有效注册量达到297.5万件。浙江省企业新申请马德里商标注册740件,占全国总量近1/10,累计申请量达6535件。新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件,累计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253件,授权许可市场主体使用地理标志2173家。累计认定“浙江出口名牌”810个,全省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达12.5%。全年共登记作品32590件,同比增长31.14%。新获授权林业植物新品种42件,累计274件。
(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持续增强。2020年,省市场监管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保监局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窗口设区市全覆盖,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401.07亿元,同比增长132.29%,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200.54 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一。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指导成立省高校院所技术转移联盟,89家高校和科研院所、34家科技型企业、21家科技中介和创投机构成为联盟第一批成员单位。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全年成交各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2770项、专利2281件、金额5亿元。省市场监管局指导杭州、宁波、台州市三地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中期检查。
(三)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绍兴柯桥(纺织)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建设。全省已建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3家、快速维权中心7家、维权援助中心4家,省级维权援助中心27家,累计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6457件。2020年,省市场监管局调处专利纠纷16519件,结案15989件,查处商标违法案件4006件,案值7038.1万元,罚没金额9450.58万元;省公安厅部署开展“蓝剑2020”专项行动,共破获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060起,涉案金额逾5亿元;省检察院组建14家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全省法院共新收知识产权一审案件24833件,审结25540件,其中民事一审案件24327件,刑事一审案件474件,行政一审案件32件。
(四)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序列,是全国唯一实现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省市场监管局推广知识产权“最多跑一地”,推进知识产权“一件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7个事项纳入一网通办,服务创新主体15000家次;新建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示范区8家,建成省级品牌指导服务站204家;创新“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服务企业13000余家。省司法厅开发建设“浙江公证服务平台”,完善“12348浙江法网”企业经营法律风险点预警提示平台,启动专项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服务民营企业36.7万次、商会5400家次。省法院完善“三服务”长效机制,共在50家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省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联系点。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5月18日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大会工作部署,全面分析当前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特别是围绕您在提案中所提出的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体系存在不足、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知识产权司法救济能力有待强化等存在的问题,认真吸收提升企业创新意识与维权能力、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司法救济的对策建议,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先行省为目标,全力推进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一)聚焦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创新意识与维权能力
1.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体系,提升知识产权专业化能力。加大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引育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选聘、管理、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代理服务质量评价,提升知识产权专业法律服务机构、专业法律服务人才和特色法律服务产品的培育力度,推进代理师、律师和企业实务型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司律师制度,助力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
2.加强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专业人培育,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组织资深法官、检察官和侦查人员开展同堂培训,借助检校合作优势,谋划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研究基地或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专家咨询库等智库。优化知识产权行政司法技术调查官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技术事实认定的中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3.深化“三服务”活动,助力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活动,引导知识产权代理人、律师等中介服务人员提供优质精准的知识产权服务。针对企业反映的知识产权“维权难”等问题,深入剖析重点行业、产业领域、企业等涉知识产权风险隐患,编撰《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指导手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等,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宣贯工作,指导企业健全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二)聚焦数字化改革引领,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1.推进“浙江知识产权在线”迭代升级,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改革。一是集成全门类数据库。纵向贯通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横向联通市场监管、版权、法院等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信息,综合集成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全门类数据资源,实现创新主体、服务平台、行政监管、司法审判等数据共享连通。二是打造全流程应用系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迭代升级“一窗口统办、一平台交易、一链条保护、一站式管理、一体化服务”的综合集成应用场景,实现获权提速、用权便捷、维权高效。
2.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布局,加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能力。充分发挥已建中国(浙江)、中国(宁波)、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及中国温州(服饰)、中国义乌(小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作用,健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小商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领域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支持台州、绍兴等有条件的地区,围绕区域块状优势产业,积极申报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不断优化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维权、快速确权渠道。
3.优化部门协作机制,打造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协作,完善数据化打假情报导侦工作,健全执法联动、案件移送、情报通报、信息交流等工作机制。强化知识产权监管数据轨迹,深化风险预警创新应用,提升监管效能。健全侵权假冒线索智能发现机制和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犯罪案件移送机制,坚持打建结合、标本兼治,突出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严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行政执法和刑事打击,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积极打造“最佳营商环境”。
(三)聚焦保护效能提升,强化知识产权司法救济
1.完善知识产权专门审判体系。加强杭州、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建设,指导杭州、宁波设立巡回审判庭(站点),完善专利技术类案件跨区域诉调协作机制。积极性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增设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管辖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的基层法院。打造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加快形成区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全新格局及全省“三级联动、三审合一、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审判新模式。
2.强化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监督。深化最高检涉知识产权案件集中办理改革试点工作,发挥已建14个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作用,集中统一履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一是打通知识产权刑民通道,建立健全证据共享机制,便利权利人维权;二是强化监督涉嫌犯罪线索移送,构建行政案件建议移送线索工作机制;三是找准结合点,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
3.探索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资源跨域一体化统筹。全省法院将积极推进长三角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体化,在跨区域远程办案、案件保全、规范审判、课题调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合力、取得实效,探索降低权利人维权成本的司法途径。指导杭州、宁波中院逐步推进跨区域协作机制,积极委托当地法院进行立案、保全、送达,探索开展跨区域网络庭审、网上合议等,鼓励引导相关知识产权审判专家团队入驻知识产权跨域一体化平台。
感谢您对我省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专利监管处 张志中
联系电话:0571-89761325
通信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莫干山路77号
邮政编码:310000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6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省科技厅,省司法厅,省大数据局,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法院,台州市政协提案委。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21年6月1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