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杭68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2- 10- 12 15: 34
字体:[
]

B

金尚忠代表:

您在省人大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数字化改革中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杭68号)收悉,感谢您对数字化改革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建议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建议办理方案,明确了办理内容、办理目标、办理小组、主会办单位职责、工作举措、进度安排等。与省人力社保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会办部门多次沟通,提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对策建议。5月份,章一文副局长多次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对办理方案、答复意见、汇报材料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在建议办理过程中,我局也与您进行了充分沟通。6月23日,局党委会专题审议该答复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意见。答复如下:

一、深入研究建议内容

我们认真研究了您的建议。您在建议中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和建议:一是加快标准研制,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加快数字化改革亟需的标准研制,特别是业务流程梳理、系统平台建设、数据集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标准,全面发挥标准化在数字化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加快数字化改革中的数字计量研究。加强“数据计量”研究,加强对应用数据及数据驱动的方法建立“数据算法的计量”研究;三是创新用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新职业职称政策落地,让数字化改革工作与职称挂钩。将信息化项目和数字化改革项目建设纳入科研体系;四是完善数字化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教材体系。在高校开发、改革、创新相关课程、教材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二、积极采纳所提意见

您对我省数字化改革中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工作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您所提的意见建议,有的已经推进实施,有的将吸收采纳到下一步工作中。

(一)关于深化数字化改革标准化建设。您在建议中提到“加快数字化改革亟需的标准研制,全面发挥标准化在数字化改革中的引领作用”的建议,我省认真贯彻落实袁家军书记关于“数字化改革要注重抓好标准化”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建设,协调成立了省政府层面工作专班,收集整理涉及我省数字化改革的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4927项,集中力量完成制定《数字化改革术语定义》等省级地方标准24项,为数字化改革提供标准支撑。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积极落实《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2021-2025年)》,常态化开展数字化改革标准需求征集,每季度召开1-2次专题立项论证会。聚焦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迭代数字化改革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作战图”,加快制定发布产业大脑、产业链图谱、数字乡村等一批地方标准。加快构建完善数字化改革标准符合性评估工作机制与评价体系,为数字化改革项目事前审批和事后验收提供标准依据。通过开展标准实施绩效评估等,持续跟踪标准实施成效,推动标准实施应用与迭代更新。积极推动“硬核成果”向标准转化,并争取以我省实践创新为基础,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加快浙江实践向国际国家标准制度成果转化。    (二)关于加强数字化改革计量研究。您提出“加强数据计量研究,加强对应用数据及数据驱动的方法建立‘数据算法的计量’研究”的建议,我省依托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建设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浙江分中心,推动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参与全国数字计量技术委员会筹建工作,开展软件可信度测评方法以及数字计量量传溯源体系建设研究,深化计量数据可信度验证溯源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数字经济、数字化治理等领域数据质量。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积极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加强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提升数据价值挖掘能力,实现数据融合、共享和应用,推进计量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全国数字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作用,开展数字计量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框架研究,支持算法溯源、数据不确定度等研究。同时,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计量专业人员学习平台,加快数字化计量人才培养,全面提升计量专业人员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省计量领域数字化改革发展的人才基础。

(三)关于加强数字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您提出“加快新职业职称政策落地,让数字化改革工作与职称挂钩”的建议,我省积极推进工程领域职称社会化评价改革,省人力社保厅会同省经信厅制定了《浙江省信息技术专业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除参加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专业外,建立了从事技术开发、应用电子、信息安全、系统集成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的评价标准,拓宽了信息技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通道。下一步,省人力社保厅将积极稳妥推行新职业社会化评价,加快新职业题库开发,开展新职业考评员培训,研究制定新职业社会评价机构遴选条件,组织开展新职业评价机构的征集遴选。创新评价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人才评价”的新模式,对于数字技术技能类职业,探索采用在线评价认定模式。深入实施“万人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优化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探索新的项目组织方式,培育一批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省科技厅将把“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生态的发展路径研究、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形成机制和理论体系研究等列入研究计划重点,并与省财政厅修订《浙江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落实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四)关于加强数字化改革学科建设。您提出“在高校开发、改革、创新相关课程、教材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我省着力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统筹推进省级“五类一流课程”建设,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要求,优化重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目前认定数字经济相关一流课程省级 250 余门、国家级 26 门。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继续支持高校稳步扩大数字经济相关人才培养规模,深入推进基础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完善产教融合、科教协同育人模式,不断增强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课程建设上的国内领先优势,打造标准化基础理论与方法、标准化技术、标准体系与认证等一系列高水平课程,建立师资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支持开展数字化标准化教学创新研究,建设一批高质量教材,形成一批国家一流、省一流课程。

三、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建设

借此机会,向您报告我省数字化改革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数字化改革是浙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迭代深化。去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坚持系统理念,强化标准引领。省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实施《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2021-2025年)》,省市场监管局立项开展《数字化改革标准体系建设试点》等3个省级标准化重大试点和《基于多跨协同下网络空间安全监测能力提升改革》等3项省级标准化试点。之江实验室、天通控股集团获批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立数字贸易标技委,推进积极全省数字产品、数字化知识与信息等领域标准化技术工作。

(二)坚持夯实基础,强化计量保障。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加快研究数字计量框架,实现计量的数字化转型。浙江为主承担的《数字计量体系框架及名词术语》《行人重识别(ReID)算法测评方法》等6项数字计量技术规范正在有序制定中。浙江大学牵头会同国内学术机构和行业领军企业研发了可用于支撑各行业知识服务系统构建的OpenKS知识计算引擎算法库,已能够基本支持知识学习与计算全流程主要任务,涉及非结构化数据集与知识图谱载入、多模态数据知识抽取、知识表征、分布式知识学习与计算、知识服务与智能应用等环节模块。

(三)坚持载体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我省高度注重数字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将信息化项目和数字化改革项目纳入科技计划申报内容,鼓励科研人员聚焦数字化改革和提升人才队伍创业创新活力,申报软科学等项目,支持其开展数字化改革政策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2022年,我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包含了数字化改革支撑社区治理、以数字化改革提升浙江农民共同富裕能力研究等内容。

(四)坚持教育优化,提升人才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加大协同育人力度。积极推进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聚焦比较优势领域,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探索,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省重点建设高校主动对接之江实验室建设,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网络空间安全等前端科研领域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并选派教师到之江实验室挂职。支持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设置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支持浙江工商大学和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共建浙江工商大学萨塞克斯人工智能学院。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立项为教育部和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支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 1184 个项目立项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五)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人才队伍。人力社保部门开展数字人才教育培训,2021年举办数字经济高级研修班、领军人才培训班、出国培训班7期,培训学员336人。指导数字产业园对AI、大数据、内容等运营类人才和新媒体、社群、视频动画等技术类人才开展专业性培训,共开展培训10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6141人次,培育高技能人才3821人次。建设数字经济人力资源产业园,目前批准了余杭数字经济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引进服务数字经济专业性机构24家,举办招聘会逾50场次,服务企业超2300家,为数字经济企业输送各类人才近40000人次,包括引进年薪50万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计量、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6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索引号: 002482410/2022-677756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 公开日期: 2022-10-12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杭68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2- 10- 12 15: 34 字体:[ ] 浏览次数:( )

B

金尚忠代表:

您在省人大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数字化改革中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杭68号)收悉,感谢您对数字化改革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对建议办理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建议办理方案,明确了办理内容、办理目标、办理小组、主会办单位职责、工作举措、进度安排等。与省人力社保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会办部门多次沟通,提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对策建议。5月份,章一文副局长多次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对办理方案、答复意见、汇报材料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在建议办理过程中,我局也与您进行了充分沟通。6月23日,局党委会专题审议该答复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意见。答复如下:

一、深入研究建议内容

我们认真研究了您的建议。您在建议中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和建议:一是加快标准研制,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加快数字化改革亟需的标准研制,特别是业务流程梳理、系统平台建设、数据集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标准,全面发挥标准化在数字化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加快数字化改革中的数字计量研究。加强“数据计量”研究,加强对应用数据及数据驱动的方法建立“数据算法的计量”研究;三是创新用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新职业职称政策落地,让数字化改革工作与职称挂钩。将信息化项目和数字化改革项目建设纳入科研体系;四是完善数字化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教材体系。在高校开发、改革、创新相关课程、教材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二、积极采纳所提意见

您对我省数字化改革中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工作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您所提的意见建议,有的已经推进实施,有的将吸收采纳到下一步工作中。

(一)关于深化数字化改革标准化建设。您在建议中提到“加快数字化改革亟需的标准研制,全面发挥标准化在数字化改革中的引领作用”的建议,我省认真贯彻落实袁家军书记关于“数字化改革要注重抓好标准化”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建设,协调成立了省政府层面工作专班,收集整理涉及我省数字化改革的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4927项,集中力量完成制定《数字化改革术语定义》等省级地方标准24项,为数字化改革提供标准支撑。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积极落实《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2021-2025年)》,常态化开展数字化改革标准需求征集,每季度召开1-2次专题立项论证会。聚焦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迭代数字化改革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作战图”,加快制定发布产业大脑、产业链图谱、数字乡村等一批地方标准。加快构建完善数字化改革标准符合性评估工作机制与评价体系,为数字化改革项目事前审批和事后验收提供标准依据。通过开展标准实施绩效评估等,持续跟踪标准实施成效,推动标准实施应用与迭代更新。积极推动“硬核成果”向标准转化,并争取以我省实践创新为基础,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加快浙江实践向国际国家标准制度成果转化。    (二)关于加强数字化改革计量研究。您提出“加强数据计量研究,加强对应用数据及数据驱动的方法建立‘数据算法的计量’研究”的建议,我省依托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建设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浙江分中心,推动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参与全国数字计量技术委员会筹建工作,开展软件可信度测评方法以及数字计量量传溯源体系建设研究,深化计量数据可信度验证溯源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数字经济、数字化治理等领域数据质量。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积极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加强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提升数据价值挖掘能力,实现数据融合、共享和应用,推进计量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全国数字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作用,开展数字计量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框架研究,支持算法溯源、数据不确定度等研究。同时,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计量专业人员学习平台,加快数字化计量人才培养,全面提升计量专业人员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省计量领域数字化改革发展的人才基础。

(三)关于加强数字化改革人才队伍建设。您提出“加快新职业职称政策落地,让数字化改革工作与职称挂钩”的建议,我省积极推进工程领域职称社会化评价改革,省人力社保厅会同省经信厅制定了《浙江省信息技术专业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评价条件(试行)》,除参加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专业外,建立了从事技术开发、应用电子、信息安全、系统集成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的评价标准,拓宽了信息技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通道。下一步,省人力社保厅将积极稳妥推行新职业社会化评价,加快新职业题库开发,开展新职业考评员培训,研究制定新职业社会评价机构遴选条件,组织开展新职业评价机构的征集遴选。创新评价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人才评价”的新模式,对于数字技术技能类职业,探索采用在线评价认定模式。深入实施“万人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优化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探索新的项目组织方式,培育一批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省科技厅将把“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生态的发展路径研究、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形成机制和理论体系研究等列入研究计划重点,并与省财政厅修订《浙江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落实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四)关于加强数字化改革学科建设。您提出“在高校开发、改革、创新相关课程、教材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我省着力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统筹推进省级“五类一流课程”建设,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要求,优化重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目前认定数字经济相关一流课程省级 250 余门、国家级 26 门。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继续支持高校稳步扩大数字经济相关人才培养规模,深入推进基础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完善产教融合、科教协同育人模式,不断增强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课程建设上的国内领先优势,打造标准化基础理论与方法、标准化技术、标准体系与认证等一系列高水平课程,建立师资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支持开展数字化标准化教学创新研究,建设一批高质量教材,形成一批国家一流、省一流课程。

三、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建设

借此机会,向您报告我省数字化改革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数字化改革是浙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迭代深化。去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标准、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坚持系统理念,强化标准引领。省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实施《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2021-2025年)》,省市场监管局立项开展《数字化改革标准体系建设试点》等3个省级标准化重大试点和《基于多跨协同下网络空间安全监测能力提升改革》等3项省级标准化试点。之江实验室、天通控股集团获批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立数字贸易标技委,推进积极全省数字产品、数字化知识与信息等领域标准化技术工作。

(二)坚持夯实基础,强化计量保障。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在加快研究数字计量框架,实现计量的数字化转型。浙江为主承担的《数字计量体系框架及名词术语》《行人重识别(ReID)算法测评方法》等6项数字计量技术规范正在有序制定中。浙江大学牵头会同国内学术机构和行业领军企业研发了可用于支撑各行业知识服务系统构建的OpenKS知识计算引擎算法库,已能够基本支持知识学习与计算全流程主要任务,涉及非结构化数据集与知识图谱载入、多模态数据知识抽取、知识表征、分布式知识学习与计算、知识服务与智能应用等环节模块。

(三)坚持载体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我省高度注重数字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将信息化项目和数字化改革项目纳入科技计划申报内容,鼓励科研人员聚焦数字化改革和提升人才队伍创业创新活力,申报软科学等项目,支持其开展数字化改革政策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2022年,我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包含了数字化改革支撑社区治理、以数字化改革提升浙江农民共同富裕能力研究等内容。

(四)坚持教育优化,提升人才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加大协同育人力度。积极推进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聚焦比较优势领域,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探索,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省重点建设高校主动对接之江实验室建设,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网络空间安全等前端科研领域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并选派教师到之江实验室挂职。支持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设置人工智能研究院,支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支持浙江工商大学和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共建浙江工商大学萨塞克斯人工智能学院。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立项为教育部和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支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 1184 个项目立项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五)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人才队伍。人力社保部门开展数字人才教育培训,2021年举办数字经济高级研修班、领军人才培训班、出国培训班7期,培训学员336人。指导数字产业园对AI、大数据、内容等运营类人才和新媒体、社群、视频动画等技术类人才开展专业性培训,共开展培训10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6141人次,培育高技能人才3821人次。建设数字经济人力资源产业园,目前批准了余杭数字经济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引进服务数字经济专业性机构24家,举办招聘会逾50场次,服务企业超2300家,为数字经济企业输送各类人才近40000人次,包括引进年薪50万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计量、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6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