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湖41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来源: 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
发布日期: 2024- 10- 31 16: 08
字体:[
]

车磊代表、张卫东代表、梁卿代表、冯志强代表、郭美阳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促进绿色技术产业化,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于完善绿色知识产权政策、改进绿色技术产业化工作、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省经信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人行浙江分行,现答复如下:

序号

具体诉求

答复内容

1

加快绿色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1)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法治保障。总结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运作经验,结合浙江绿色产业发展特征,研究制定面向绿色技术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和绿色产业发展细化支持政策。    (2)优化数据驱动,加强平台建设。持续开展绿色产业专利导航与企业微导航,建设绿色产业专利数据库,以专利信息驱动绿色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科创平台及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培育高质量专利及专利密集型产品。

(3)强化公共服务,推进成果转化。依托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平台定期发布绿色专利技术推广目录,联合全省载体周期性开展专项路演活动,深化绿色知识产权开放许可、公开实施及交易转化工作,服务绿色成果转化工作常态化运行。

(4)完善转化机制,助力绿色经济。推动绿色知识产权融入标准、绿色专利推广与绿色产品认证融合、绿色知识产权实施与碳交易联动,开展标准设立、发布、实施和认证,引导企业应用绿色共性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帮助企业开展碳排放权评估,辅导企业开展碳交易业务和CCER项目,推动企业顺利融入碳交易过程。

(5)细化业务协同。协助省科技厅创新“赋权+”成果转化模式路径。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与单列管理、“先用后转”改革。联合省财政厅探索“赋所有权+作价入股”“赋使用权+创办企业”等赋权模式,以及“赋权+概念验证”“赋权+中试基地”“赋权+先用后转”等转化路径。

2

激发省内科研单位创新活力

(1)加强知识产权支撑保护科技创新。充分调动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专业队伍服务产业发展,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对绿色产业有关技术分支深入开展专利导航,主动对接绿色科创主体,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支撑。持续优化专利优先审查和预审服务,加速科研成果专利获权保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人员获益堵点。

(2)推动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人才培育。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数据资源,制定长短板技术清单、优秀人才清单、优势院校清单等,为省教育厅研制出台我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指导性意见提供参考,协助省教育厅支持绿色产业企业与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联合培养,拓展多种形式的中职和高职、本科接续联动人才培养,建立灵活多样的长学制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绿色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3)提升省域科技成果转化协作体系。协助省科技厅整合和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省市县强化政策协同、要素联动和专业分工,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协作体系的枢纽节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千万”专项行动,推动各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品牌做实做强,形成统一平台、统一动作、统一评价的“一盘棋”协同机制。

3

加大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力度

(1)围绕“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建立,制定绿色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引进培育专利评估专业人才,规范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支撑服务体系。

(2)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支持。聚焦绿色低碳技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满足企业绿色技术研发等融资需求。

(3)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高效落地。把握政策延期和支持对象拓宽的政策窗口,加强部门联动,指导金融机构强化融资对接与金融支持,扩大碳减排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4)深化绿色金融业务创新。指导金融机构丰富绿色金融业务模式供给,持续深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应用的信贷支持力度,满足绿色低碳领域市场主体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4

推进绿色技术主体协作融合

(1)加强我省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将联盟专利池建设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相结合,整合产业链知识产权资源并向联盟所属企业开放清单,充实产业技术储备,鼓励绿色产业专利开放许可,提升专利运营能级。

(2)推进专利池建设标准化工作,在现有团体标准基础上,继续推进省标、国标立项制定,并开展专利池标准认证工作,推动全省绿色产业专利池运营规范有效。

(4)发挥我省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和支撑服务机构等知识产权载体作用,实施专利导航,协助省经信厅聚焦七大重点行业及传统制造业,省市县联动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开展节能降碳诊断服务,查找能源利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挖掘高效节能装备和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潜力,持续更新发布节能降碳节水工艺、技术、装备和工程解决方案服务商并分行业开展系列推广。

(5)协助省教育厅加强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成果转移载体建设,引导高校、职业院校与省内绿色技术创新企业、中介机构、金融资本等联合探索“产学研金介用”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和服务等工作。

(6)协助省科技厅完善市场导向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持续迭代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升级版和“浙江拍2.0”,推动赋权成果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流通转化。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减量管理体系,探索“政府补一点、保险赔一点、企业出一点”的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减轻赋权成果转化风险。

感谢您对绿色技术产业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局门户网站(http://zjamr.zj.gov.cn/),了解绿色专利开放许可、公开实施等方面的工作信息。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7月1日

索引号: 002482410/2024-678569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 公开日期: 2024-10-31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湖41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来源: 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 发布日期: 2024- 10- 31 16: 08 字体:[ ] 浏览次数:( )

车磊代表、张卫东代表、梁卿代表、冯志强代表、郭美阳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促进绿色技术产业化,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于完善绿色知识产权政策、改进绿色技术产业化工作、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省经信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人行浙江分行,现答复如下:

序号

具体诉求

答复内容

1

加快绿色知识产权体系建设

(1)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法治保障。总结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运作经验,结合浙江绿色产业发展特征,研究制定面向绿色技术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和绿色产业发展细化支持政策。    (2)优化数据驱动,加强平台建设。持续开展绿色产业专利导航与企业微导航,建设绿色产业专利数据库,以专利信息驱动绿色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科创平台及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培育高质量专利及专利密集型产品。

(3)强化公共服务,推进成果转化。依托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平台定期发布绿色专利技术推广目录,联合全省载体周期性开展专项路演活动,深化绿色知识产权开放许可、公开实施及交易转化工作,服务绿色成果转化工作常态化运行。

(4)完善转化机制,助力绿色经济。推动绿色知识产权融入标准、绿色专利推广与绿色产品认证融合、绿色知识产权实施与碳交易联动,开展标准设立、发布、实施和认证,引导企业应用绿色共性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帮助企业开展碳排放权评估,辅导企业开展碳交易业务和CCER项目,推动企业顺利融入碳交易过程。

(5)细化业务协同。协助省科技厅创新“赋权+”成果转化模式路径。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与单列管理、“先用后转”改革。联合省财政厅探索“赋所有权+作价入股”“赋使用权+创办企业”等赋权模式,以及“赋权+概念验证”“赋权+中试基地”“赋权+先用后转”等转化路径。

2

激发省内科研单位创新活力

(1)加强知识产权支撑保护科技创新。充分调动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专业队伍服务产业发展,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对绿色产业有关技术分支深入开展专利导航,主动对接绿色科创主体,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支撑。持续优化专利优先审查和预审服务,加速科研成果专利获权保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人员获益堵点。

(2)推动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人才培育。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数据资源,制定长短板技术清单、优秀人才清单、优势院校清单等,为省教育厅研制出台我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指导性意见提供参考,协助省教育厅支持绿色产业企业与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联合培养,拓展多种形式的中职和高职、本科接续联动人才培养,建立灵活多样的长学制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绿色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3)提升省域科技成果转化协作体系。协助省科技厅整合和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省市县强化政策协同、要素联动和专业分工,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协作体系的枢纽节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千万”专项行动,推动各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品牌做实做强,形成统一平台、统一动作、统一评价的“一盘棋”协同机制。

3

加大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力度

(1)围绕“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建立,制定绿色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引进培育专利评估专业人才,规范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支撑服务体系。

(2)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支持。聚焦绿色低碳技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满足企业绿色技术研发等融资需求。

(3)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高效落地。把握政策延期和支持对象拓宽的政策窗口,加强部门联动,指导金融机构强化融资对接与金融支持,扩大碳减排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4)深化绿色金融业务创新。指导金融机构丰富绿色金融业务模式供给,持续深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应用的信贷支持力度,满足绿色低碳领域市场主体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4

推进绿色技术主体协作融合

(1)加强我省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将联盟专利池建设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相结合,整合产业链知识产权资源并向联盟所属企业开放清单,充实产业技术储备,鼓励绿色产业专利开放许可,提升专利运营能级。

(2)推进专利池建设标准化工作,在现有团体标准基础上,继续推进省标、国标立项制定,并开展专利池标准认证工作,推动全省绿色产业专利池运营规范有效。

(4)发挥我省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和支撑服务机构等知识产权载体作用,实施专利导航,协助省经信厅聚焦七大重点行业及传统制造业,省市县联动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开展节能降碳诊断服务,查找能源利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挖掘高效节能装备和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潜力,持续更新发布节能降碳节水工艺、技术、装备和工程解决方案服务商并分行业开展系列推广。

(5)协助省教育厅加强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成果转移载体建设,引导高校、职业院校与省内绿色技术创新企业、中介机构、金融资本等联合探索“产学研金介用”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和服务等工作。

(6)协助省科技厅完善市场导向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持续迭代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升级版和“浙江拍2.0”,推动赋权成果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流通转化。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减量管理体系,探索“政府补一点、保险赔一点、企业出一点”的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减轻赋权成果转化风险。

感谢您对绿色技术产业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局门户网站(http://zjamr.zj.gov.cn/),了解绿色专利开放许可、公开实施等方面的工作信息。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