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东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261号提案《关于促进绿色技术产业化、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商会办单位,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主要观点和意见建议
您在提案中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和意见建议:一是加快绿色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二是激发省内科研单位创新活力,三是加大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力度,四是推进绿色技术主体协作融合等,通过知识产权赋能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技术专利转化运用,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助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针对所提意见建议的解决措施
您在提案中对我省知识产权促进绿色技术产业化和绿色经济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您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有的已经推进实施,有的将吸收采纳到下一步工作中。
(一)关于加快绿色知识产权体系建设。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完善绿色产业知识产权协同工作体系。一是强化绿色产业政策引领。《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和《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均提出要以知识产权创新要素资源高效配置,赋能区域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浙江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对绿色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工作做出明确部署,提出要建设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推进重点产业链绿色转型,打造绿色专利转化高地。二是深化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绿色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探索绿色产业强链增效实施路径,持续发挥浙江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在绿色产业专利导航工程实施、专利融入标准推进以及碳交易联动机制等核心作用。落地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高质量建设绿色技术成果库、需求库、专家库和技术经纪人库,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实施绿色存量专利盘点。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八部门联合部署,对全省高校院所存量专利进行全面盘点,从中优选污染控制及治理、环保材料、清洁能源等领域1000件价值较高的专利面向全省创新主体公开实施。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提升打造绿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高能级平台,推动建立绿色知识产权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研制绿色知识产权相关标准,推进绿色知识产权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激发省内科研单位创新活力。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科技厅,聚焦提升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实施全链条服务体系重塑。一是创新“赋权+”成果转化模式路径。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与单列管理、“先用后转”等改革集成联动、相互支撑。联合省财政厅打造“安心屋2.0”,探索“赋所有权+作价入股”“赋使用权+创办企业”等赋权模式,以及“赋权+概念验证”“赋权+中试基地”“赋权+先用后转”等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二是提升省域科技成果转化协作体系。整合和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激发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功能,省市县强化政策协同、要素联动和专业分工,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协作体系的枢纽节点。加快推行央地协同、省市联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技攻关新模式,加强绿色产业发展与科技任务产学研一体化联动。三是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组织部印发有关指导文件,鼓励支持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从事相关领域科研创新兼职,建立科技人员成果转化奖励机制。丰富完善绿色职业类别,开展首批碳排放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出台《关于贯彻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考核,优化评价标准,将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纳入指标权重。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会同省级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政策文件,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相关领域考核评优机制,加快落实完善现有政策中有关技术转移的奖励机制。积极研究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兼职参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和服务等工作获取报酬的相关政策,激发研究人员参与绿色产业创新的积极性。
(三)关于加大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力度。省市场监管局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的工作部署。一是持续加强政策引导。横向联动知识产权金融政策和区域产业政策,纵向贯通省、市、区各级有关主管部门,不断健全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政策体系。人行浙江省分行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的指导意见》,提升环境治理绩效,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给予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全省已发布首批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26个。二是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模式。在全国率先试点专利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改革,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速提能、提质扩面,同时率先实现工业产权领域三大服务体系保险全覆盖。目前全省已通过联盟促进绿色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4.6亿元,惠及企业100余家,开展各类知识产权保险155家次。三是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级。进一步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普惠面,提高创新资产配置效率,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相关业务,加大对绿色技术集中度较高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见效,截至2024年3月末,全省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963.4亿元,支持项目816个,带动碳减排约1444.4万吨。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重点强化绿色知识产权相关领域金融支持,制订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一揽子行动方案,持续出台质押融资、保险和证券化等金融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深化绿色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创新,指导金融机构丰富业务供给,推进绿色知识产权金融赋能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推进绿色技术主体协作融合。省市场监管局围绕《“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目标和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绿色低碳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机制。一是强化绿色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培育。立足各地核心产业、关键技术、重点需求,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全面落实产业链“链长+链主”制,“一链一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布局建成省级以上产业知识产权联盟46家,其中绿色相关产业联盟10余家,基本形成了万亿产业集群全覆盖,千亿产业集群基本覆盖,未来产业集群率先布局的联盟发展格局,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 生态。二是深化绿色产业专利池运营。结合国家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的专项部署,将专利池运营与专利导航机制相互融通,支撑各联盟开展专利池运营工作。目前已建成绿色产业相关核心专利池29个,包含专利2905件,开展专利许可转让389件次,各类专利导航活动19次,形成绿色产业数据库8个。三是推进专利标准融合发展。省市场监管局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专利融入标准试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的战略融合,推动建立专利池和标准的良性互动机制,指导浙江省专利代理师协会发布《产业组织专利池建设和管理指引》,为绿色产业专利池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了基础和实践指导。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加快落实国家专利转化专项行动方案,放大绿色公共专利池功用,加强绿色知识产权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培育,进一步完善产学研金介用与知识产权融合机制。持续深化专利融入标准试点工作,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的战略融合,建立专利池与标准良性互动机制,培育绿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创新生态。
三、下一步打算
围绕绿色产业知识产权工作,下一步我们还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完善绿色知识产权全链条体系建设。省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发挥浙江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充分转化运用。一是构建从绿色专利技术库到成果转化、绿色专利产品和绿色产业的生态链条,引进和培育优秀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绿色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打造绿色技术研发和经济价值转化平台,实现绿色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汇聚和生态构建。二是打通绿色产业知识产权生态发展的关键性节点,以数据服务、标准服务、认证服务和绿色金融服务等核心服务产品,为绿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支撑。重点加快数字制造、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产业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产业绿色化示范基地。三是深化高校院所绿色存量专利盘点实施工作,完善绿色存量专利盘点成果转化运用机制,构建绿色知识产权开放许可、公开实施及交易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高校院所绿色专利转化率,推动高价值绿色专利实现产业化。
(二)持续加大绿色知识产权领域金融支持。省市场监管局将围绕促进绿色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和实现“双碳”目标要求,指导金融机构不断深化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提能增效。一是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政策支持,聚焦绿色低碳技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知识产权数据共享、机制创新、制度政策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构建绿色知识产权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开展绿色产业专利导航与企业微导航,建立绿色专利转化数据库和绿色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开展绿色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及评价等工作。三是提升建设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定期发布绿色专利技术推广名录和区域绿色创新指数,开展绿色专利技术转化投融资路演。开发绿色专利转化运用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进行绿色专利转化提供系统性资金支持。
(三)持续打造绿色产业知识产权创新优势。积极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协同创新、运用和保护,以知识产权制度优势带动产业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清点成果与联盟专利池打通,切实解决专利转化渠道不畅动力不足等问题。探索地方特色产业与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相结合的共同富裕道路,形成以知识产权为要素的自我“造血”机制。二是发挥绿色低碳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高标准建设和运行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知识产权协同运用。三是探索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打造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和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的重要节点。探索专利与标准融合创新机制,引导和鼓励联盟成员单位加强国际标准必要专利建设,发挥专利与标准融合创新在专利转化运用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
再次感谢您对绿色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7月8日
索引号: | 002482410/2024-678576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 | 公开日期: | 2024-10-31 |
高东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261号提案《关于促进绿色技术产业化、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商会办单位,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主要观点和意见建议
您在提案中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和意见建议:一是加快绿色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二是激发省内科研单位创新活力,三是加大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力度,四是推进绿色技术主体协作融合等,通过知识产权赋能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技术专利转化运用,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助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针对所提意见建议的解决措施
您在提案中对我省知识产权促进绿色技术产业化和绿色经济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您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有的已经推进实施,有的将吸收采纳到下一步工作中。
(一)关于加快绿色知识产权体系建设。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完善绿色产业知识产权协同工作体系。一是强化绿色产业政策引领。《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和《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均提出要以知识产权创新要素资源高效配置,赋能区域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浙江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对绿色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工作做出明确部署,提出要建设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推进重点产业链绿色转型,打造绿色专利转化高地。二是深化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绿色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探索绿色产业强链增效实施路径,持续发挥浙江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在绿色产业专利导航工程实施、专利融入标准推进以及碳交易联动机制等核心作用。落地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高质量建设绿色技术成果库、需求库、专家库和技术经纪人库,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三是实施绿色存量专利盘点。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八部门联合部署,对全省高校院所存量专利进行全面盘点,从中优选污染控制及治理、环保材料、清洁能源等领域1000件价值较高的专利面向全省创新主体公开实施。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提升打造绿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高能级平台,推动建立绿色知识产权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研制绿色知识产权相关标准,推进绿色知识产权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激发省内科研单位创新活力。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科技厅,聚焦提升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实施全链条服务体系重塑。一是创新“赋权+”成果转化模式路径。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与单列管理、“先用后转”等改革集成联动、相互支撑。联合省财政厅打造“安心屋2.0”,探索“赋所有权+作价入股”“赋使用权+创办企业”等赋权模式,以及“赋权+概念验证”“赋权+中试基地”“赋权+先用后转”等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二是提升省域科技成果转化协作体系。整合和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激发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功能,省市县强化政策协同、要素联动和专业分工,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协作体系的枢纽节点。加快推行央地协同、省市联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技攻关新模式,加强绿色产业发展与科技任务产学研一体化联动。三是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组织部印发有关指导文件,鼓励支持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从事相关领域科研创新兼职,建立科技人员成果转化奖励机制。丰富完善绿色职业类别,开展首批碳排放管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出台《关于贯彻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考核,优化评价标准,将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纳入指标权重。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会同省级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政策文件,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相关领域考核评优机制,加快落实完善现有政策中有关技术转移的奖励机制。积极研究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兼职参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和服务等工作获取报酬的相关政策,激发研究人员参与绿色产业创新的积极性。
(三)关于加大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力度。省市场监管局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的工作部署。一是持续加强政策引导。横向联动知识产权金融政策和区域产业政策,纵向贯通省、市、区各级有关主管部门,不断健全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政策体系。人行浙江省分行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减污降碳协同的指导意见》,提升环境治理绩效,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给予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全省已发布首批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26个。二是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模式。在全国率先试点专利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改革,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速提能、提质扩面,同时率先实现工业产权领域三大服务体系保险全覆盖。目前全省已通过联盟促进绿色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44.6亿元,惠及企业100余家,开展各类知识产权保险155家次。三是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级。进一步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普惠面,提高创新资产配置效率,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相关业务,加大对绿色技术集中度较高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见效,截至2024年3月末,全省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963.4亿元,支持项目816个,带动碳减排约1444.4万吨。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重点强化绿色知识产权相关领域金融支持,制订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一揽子行动方案,持续出台质押融资、保险和证券化等金融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深化绿色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创新,指导金融机构丰富业务供给,推进绿色知识产权金融赋能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推进绿色技术主体协作融合。省市场监管局围绕《“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目标和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绿色低碳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机制。一是强化绿色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培育。立足各地核心产业、关键技术、重点需求,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全面落实产业链“链长+链主”制,“一链一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布局建成省级以上产业知识产权联盟46家,其中绿色相关产业联盟10余家,基本形成了万亿产业集群全覆盖,千亿产业集群基本覆盖,未来产业集群率先布局的联盟发展格局,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 生态。二是深化绿色产业专利池运营。结合国家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的专项部署,将专利池运营与专利导航机制相互融通,支撑各联盟开展专利池运营工作。目前已建成绿色产业相关核心专利池29个,包含专利2905件,开展专利许可转让389件次,各类专利导航活动19次,形成绿色产业数据库8个。三是推进专利标准融合发展。省市场监管局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专利融入标准试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的战略融合,推动建立专利池和标准的良性互动机制,指导浙江省专利代理师协会发布《产业组织专利池建设和管理指引》,为绿色产业专利池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了基础和实践指导。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加快落实国家专利转化专项行动方案,放大绿色公共专利池功用,加强绿色知识产权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培育,进一步完善产学研金介用与知识产权融合机制。持续深化专利融入标准试点工作,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的战略融合,建立专利池与标准良性互动机制,培育绿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创新生态。
三、下一步打算
围绕绿色产业知识产权工作,下一步我们还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完善绿色知识产权全链条体系建设。省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发挥浙江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充分转化运用。一是构建从绿色专利技术库到成果转化、绿色专利产品和绿色产业的生态链条,引进和培育优秀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绿色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打造绿色技术研发和经济价值转化平台,实现绿色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汇聚和生态构建。二是打通绿色产业知识产权生态发展的关键性节点,以数据服务、标准服务、认证服务和绿色金融服务等核心服务产品,为绿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支撑。重点加快数字制造、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产业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产业绿色化示范基地。三是深化高校院所绿色存量专利盘点实施工作,完善绿色存量专利盘点成果转化运用机制,构建绿色知识产权开放许可、公开实施及交易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高校院所绿色专利转化率,推动高价值绿色专利实现产业化。
(二)持续加大绿色知识产权领域金融支持。省市场监管局将围绕促进绿色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和实现“双碳”目标要求,指导金融机构不断深化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提能增效。一是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政策支持,聚焦绿色低碳技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知识产权数据共享、机制创新、制度政策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动构建绿色知识产权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开展绿色产业专利导航与企业微导航,建立绿色专利转化数据库和绿色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开展绿色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及评价等工作。三是提升建设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定期发布绿色专利技术推广名录和区域绿色创新指数,开展绿色专利技术转化投融资路演。开发绿色专利转化运用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进行绿色专利转化提供系统性资金支持。
(三)持续打造绿色产业知识产权创新优势。积极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协同创新、运用和保护,以知识产权制度优势带动产业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清点成果与联盟专利池打通,切实解决专利转化渠道不畅动力不足等问题。探索地方特色产业与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相结合的共同富裕道路,形成以知识产权为要素的自我“造血”机制。二是发挥绿色低碳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高标准建设和运行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知识产权协同运用。三是探索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建设,打造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和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的重要节点。探索专利与标准融合创新机制,引导和鼓励联盟成员单位加强国际标准必要专利建设,发挥专利与标准融合创新在专利转化运用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
再次感谢您对绿色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7月8日